子宫内膜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本文将探讨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并重点介绍其手术治疗的相关知识。
一、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激素水平失衡 雌激素是促进子宫内膜生长的主要激素,长期雌激素刺激是子宫内膜癌发病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未孕、未育、早绝经、肥胖等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子宫内膜癌风险增加。
遗传因素 子宫内膜癌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BRCA1/2基因突变携带者子宫内膜癌风险明显升高。此外,Lynch综合征等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综合征患者也易发生子宫内膜癌。
代谢综合征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癌发病率较高。这些因素可能通过影响激素水平、炎症反应等途径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子宫内膜增生病变 子宫内膜增生、不典型增生等病变是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长期存在可增加癌变风险。定期检查、积极治疗可降低癌变可能。
二、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具体手术方式取决于肿瘤分期、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等因素。
早期子宫内膜癌手术 早期子宫内膜癌手术主要包括全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全子宫切除术是切除子宫体和宫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清除盆腔内可能受累的淋巴结。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考虑保留卵巢。
中晚期子宫内膜癌手术 中晚期子宫内膜癌手术除了全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外,还需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以清除腹主动脉旁可能受累的淋巴结。对于有远处转移的患者,还需行相应的转移灶切除术。
术后辅助治疗 对于中高风险患者,术后还需辅以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放疗主要包括盆腔外照射和近距离放疗,化疗方案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
手术并发症及处理 子宫内膜癌手术可能出现出血、感染、淋巴囊肿等并发症,术中需注意止血、预防感染,术后加强护理、及时处理并发症。对于淋巴囊肿,可采取穿刺引流、药物治疗等方法。
总之,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复杂,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患者需尽早就诊,明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辅以综合治疗,以提高生存质量和预后。同时,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女性防癌意识,定期体检,对于预防子宫内膜癌具有重要意义。
周文鹏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