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在肝癌患者中,黄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皮肤和黏膜的黄染。黄疸的出现往往提示着病情的进展和加重,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本文将详细介绍肝癌患者皮肤变黄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一、肝癌患者皮肤变黄的原因
肝癌患者皮肤变黄的主要原因是肝功能受损导致的胆红素代谢障碍。胆红素是一种黄色的色素,正常情况下由肝脏代谢和排泄。当肝脏受到肝癌的侵袭和破坏时,其代谢和排泄功能会受到影响,导致胆红素在体内蓄积,进而引发黄疸。此外,肝癌患者还可能出现胆管受压、胆汁淤积、溶血性贫血等并发症,进一步加重黄疸症状。
二、肝癌患者黄疸的临床表现
1.皮肤和黏膜黄染:是黄疸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患者的皮肤、巩膜、口腔黏膜等部位出现黄染,且颜色逐渐加深。
2.尿液改变:患者的尿液颜色加深,呈深黄色或茶色,这是由于胆红素随尿液排出所致。
3.粪便改变:患者的粪便颜色变浅,呈灰白色,这是由于胆汁排泄受阻,粪便中胆红素减少所致。
4.瘙痒:部分患者可出现皮肤瘙痒,这是由于胆红素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所致。
5.肝功能异常:患者的肝功能检查结果异常,如ALT、AST、ALP等酶学指标升高,总蛋白、白蛋白等蛋白代谢指标降低。
三、肝癌患者黄疸的诊断
1.病史和临床表现: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是诊断黄疸的基础,结合患者的皮肤黄染、尿液和粪便改变等临床表现,可初步判断黄疸的存在。
2.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肝功能、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是诊断黄疸的重要依据。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升高提示黄疸的存在,而肝功能指标的异常则提示肝脏受损。
3.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肝脏肿瘤、胆管受压、胆汁淤积等病变,明确黄疸的原因。
4.内镜检查:对于部分患者,可行ERCP、PTCD等内镜检查,直接观察胆管情况,明确胆管受压、狭窄等病变。
四、肝癌患者黄疸的治疗
1.手术治疗:对于部分肝癌患者,可通过手术切除肿瘤、解除胆管压迫,恢复胆汁排泄通道,缓解黄疸症状。手术方式包括肝切除术、胆管引流术等,具体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的肿瘤情况、肝功能等因素综合评估。
2.介入治疗: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可通过介入治疗如TACE、PTCD等方法,缓解胆管受压、胆汁淤积,改善黄疸症状。
3.药物治疗:对于部分患者,可使用退黄药物如腺苷脱氨酶、丁二磺酸等,改善胆红素代谢,缓解黄疸症状。同时,可使用保肝药物如甘草酸铵、硫酸镁等,保护肝功能,减轻黄疸。
4.对症支持治疗:对于瘙痒明显的患者,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缓解瘙痒症状。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
总之,肝癌患者出现皮肤变黄时,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明确黄疸的原因和程度,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善黄疸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同时,患者和家属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陈州华
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