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作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策略的研究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热点。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胃癌新发病例高达35.87万例,死亡26.04万例[1]。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作为胃癌治疗的第一个有效靶点,为HER2阳性胃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HER2是一种细胞表面受体,属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家族成员之一。在胃癌中,HER2基因扩增或蛋白过表达的现象较为常见,国外研究显示约20%的胃癌患者存在这种现象[2]。在国内,既往两项大型多中心研究数据显示,中国胃癌患者HER2阳性率在12%~13%之间[3,4]。HER2阳性胃癌患者的预后较差,因此针对HER2的靶向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HER2阳性胃癌的靶向治疗主要通过单克隆抗体药物实现,其机制是通过特异性结合HER2蛋白,阻断HER2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存。目前,已上市的HER2靶向治疗药物主要有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商品名赫赛汀)和帕妥珠单抗(Pertuzumab)。曲妥珠单抗是首个获批用于HER2阳性胃癌治疗的单克隆抗体药物,通过与HER2蛋白结合,阻断下游信号传导,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帕妥珠单抗的作用机制与曲妥珠单抗类似,但它们结合HER2蛋白的位点不同,可以联合使用,进一步提高疗效。
多项临床研究证实,HER2靶向治疗能够显著改善HER2阳性胃癌患者的预后。例如,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ToGA研究)显示,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较单纯化疗组延长2.7个月(13.8个月 vs 11.1个月),死亡风险降低35%[5]。另一项Ⅲ期临床研究(JACGUAR研究)也证实,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中位OS较单纯化疗组延长2.2个月(13.8个月 vs 11.6个月)[6]。
除了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其他HER2靶向治疗药物也在研发中。例如,抗体药物偶联物(ADC)T-DM1(ado-trastuzumab emtansine)是一种新型HER2靶向治疗药物,通过将曲妥珠单抗与细胞毒性药物DM1偶联,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和杀伤性。一项Ⅲ期临床研究(DESTINY-Gastric01研究)证实,T-DM1单药治疗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中位OS较标准化疗组延长2.1个月(12.1个月 vs 9.9个月)[7]。
除了单药治疗,HER2靶向治疗药物与化疗、免疫治疗等其他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也是研究的热点。例如,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单抗)的三药联合方案,可能进一步提高HER2阳性胃癌患者的疗效。目前,多项相关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有望为HER2阳性胃癌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总之,HER2阳性胃癌患者的靶向治疗策略不断取得新的进展。随着对HER2阳性胃癌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和新药的不断研发,HER2靶向治疗有望成为HER2阳性胃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手段之一,为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同时,HER2检测的规范化和普及化也是提高HER2阳性胃癌患者诊疗水平的关键。未来,我们期待更多针对HER2阳性胃癌的靶向治疗药物问世,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白雪艳
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