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在多种实体瘤中的广泛应用,甲状腺癌患者也从中获益。然而,ICI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角度,探讨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机制及其发生率。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阻断免疫细胞上的抑制性受体(如PD-1、PD-L1、CTLA-4等),解除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恢复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和杀伤功能。然而,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影响正常组织,尤其是具有免疫活性的甲状腺组织。
甲状腺功能异常是指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作用异常,导致全身代谢紊乱。甲状腺功能异常主要包括甲状腺毒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毒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表现为心悸、多汗、体重下降等症状;甲状腺功能减退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或分泌减少引起,表现为乏力、体重增加、皮肤干燥等症状。
在ICI治疗过程中,甲状腺功能异常是常见的内分泌不良反应之一。研究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与ICI的类型、剂量、治疗时间等因素有关。KEYNOTE-164、KEYNOTE-177和KEYNOTE-158研究分别评估了不同ICI在晚期实体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任意级别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分别为11.4%、21.0%(≥1次既往治疗)和12.0%,均位居内分泌不良反应之首。这一数据提示我们在ICI治疗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甲状腺功能的监测和评估。
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ICIs可能影响甲状腺细胞上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如PD-1、PD-L1等,导致甲状腺细胞损伤和功能异常。 2. ICIs可能诱导甲状腺自身免疫反应,如Graves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 3. ICIs可能影响甲状腺激素的代谢和清除,导致甲状腺激素水平波动,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
总之,甲状腺功能异常是ICI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内分泌不良反应,其发生率较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在ICI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甲状腺功能异常,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深入研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机制,有助于开发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改善甲状腺癌患者的预后。
冯丽萍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