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症状识别与最新治疗药物介绍

2025-02-18 19:05:00       32次阅读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简称CML)是一种发生在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肿瘤,其特征是白细胞尤其是粒细胞的异常增殖。本文将介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根本发病机制、国内常用的治疗药物以及早期症状,以帮助患者及家属更好地识别和理解这一疾病。

发病机制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根本发病机制在于染色体异常,特别是费城染色体(Ph chromosome)。这是一种由染色体9和22号之间的易位造成的基因异常,导致BCR-ABL1融合基因的形成。这种融合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持续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促使细胞周期的持续进行和细胞的无限增殖,导致白血病细胞的积累。

国内常用治疗药物

随着医学研究的进步,国内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药物种类逐渐增多。目前,国内常用的治疗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简称TKIs):这类药物通过抑制BCR-ABL1融合蛋白的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断异常增殖信号的传递,是目前治疗CML的首选药物。代表性药物包括伊马替尼、尼洛替尼、达沙替尼等。

传统化疗药物:在TKIs之前,传统化疗药物如羟基脲、阿糖胞苷等是治疗CML的主要手段。这些药物通过干扰DNA复制和细胞分裂,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高危患者或TKIs治疗无效的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根治性治疗方法。通过清除异常造血细胞并植入健康的造血干细胞,实现造血功能的重建。

早期症状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早期症状较为隐蔽,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疲劳和乏力:由于贫血导致氧气输送能力下降,患者可能会感到持续的疲劳和乏力。

频繁感染:白细胞异常增多的同时,正常的免疫细胞数量减少,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

脾脏肿大:白血病细胞在脾脏中积累,导致脾脏肿大,可能引起腹部不适或饱胀感。

体重下降:由于疾病消耗和食欲减退,患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

骨痛: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的积累可能导致骨痛,尤其是在背部和骨盆区域。

综上所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了解其发病机制、治疗药物和早期症状,对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发和治疗策略的优化,CML患者的预后正在逐步改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马骥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下一篇肺癌晚期脑转移病人如何护理?
上一篇CLL愈后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