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肿瘤是一组发生在颈部及头面部的恶性肿瘤,其中鳞状细胞癌(SCC)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头颈鳞癌的诊断和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学评估等多个方面。细针穿刺活检(FNA)作为一种微创、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在头颈鳞癌的诊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1. 头颈鳞癌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流程
头颈鳞癌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颈部肿块、声音嘶哑、咽喉痛、吞咽困难等。对于疑似头颈鳞癌的患者,首先应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吸烟史、饮酒史、既往头颈部疾病史等危险因素。体格检查应包括纤维或电子鼻咽/喉镜检查,评估头颈部淋巴结的肿大情况和原发肿瘤的可能部位。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先进的可视化技术被应用于头颈鳞癌的诊断中。窄带成像内镜检查术(NBI)是一种新型的内镜技术,通过特殊的滤光片过滤掉宽光谱光,增强粘膜表面的微血管和细微结构的显示,有助于发现隐匿的原发肿瘤。NBI检查可以作为常规内镜检查的补充,提高头颈鳞癌的诊断准确性。
2. 细针穿刺活检在头颈鳞癌诊断中的应用
对于临床可疑的颈部肿块,细针穿刺或组织芯针穿刺活检是重要的诊断手段。细针穿刺活检是一种微创操作,通过细针抽取肿块组织或细胞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肿块的性质。FNA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在头颈鳞癌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FNA的主要适应症包括: 1. 颈部肿块的良恶性鉴别:对于颈部肿块,FNA可以明确肿块的性质,判断是否为转移性头颈鳞癌。 2. 原发肿瘤的定位:对于颈部淋巴结转移性头颈鳞癌,FNA有助于寻找原发肿瘤的位置,指导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3. 治疗前后的病理评估:FNA可用于头颈鳞癌治疗前后的病理学评估,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
3. 影像学检查在头颈鳞癌诊断中的作用
颈部增强CT是头颈鳞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以清晰显示颈部淋巴结的肿大情况和原发肿瘤的范围。对于经过临床评估和颈部增强CT检查后原发灶仍不明确的患者,全身PET-CT检查可以作为进一步的评估手段。PET-CT通过检测肿瘤组织的代谢活性,有助于发现隐匿的原发肿瘤和远处转移灶。
4. 头颈鳞癌的综合治疗策略
头颈鳞癌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分期、患者的一般状况、治疗的耐受性等因素。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对于早期头颈鳞癌,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手段;对于中晚期头颈鳞癌,常需要综合放疗和化疗进行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是头颈鳞癌治疗的重要原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总之,细针穿刺活检在头颈鳞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助于明确肿瘤的性质、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头颈鳞癌的诊断和治疗是一个多学科综合诊治的过程,需要耳鼻喉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多个学科的密切合作,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服务。
汪英
四川省人民医院(东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