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病综合征(Pediatric Nephrotic Syndrome)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肾脏疾病,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这些症状统称为“四大症状”。本文将详细阐述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疾病原理知识,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疾病。
1. 肾脏的基本功能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主要负责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同时调节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分泌一些激素(如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肾素)。肾脏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球具有过滤功能,肾小囊则负责收集过滤后的液体。
#2. 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
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导致其选择性通透性增加。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只允许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如白蛋白)通过。但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使其通透性增加,导致大量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从尿液中丢失,从而出现低蛋白血症。
3. 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大量蛋白尿: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通常每天尿蛋白量超过40mg/m²。
低蛋白血症:由于大量蛋白质丢失,血液中的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含量降低,导致低蛋白血症。
水肿:低蛋白血症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从血管外渗到组织间隙,引起水肿。水肿通常首先出现在眼睑和面部,然后扩展到全身。
高脂血症:由于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导致血液中脂质含量升高,出现高脂血症。
4. 肾病综合征的病因
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多样,包括: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占大部分,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继发于其他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过敏性紫癜等。
感染后肾病综合征:部分儿童在感染(如链球菌感染)后出现肾病综合征。
5.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包括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测定、血脂测定等。治疗主要包括:
药物治疗:利尿剂、ACEI/ARB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等,以减轻症状和延缓疾病进展。
支持治疗:低蛋白饮食、限制钠盐摄入、补充蛋白质等,以减轻水肿和低蛋白血症。
并发症处理:预防和治疗感染、血栓等并发症。
肾脏替代治疗:在疾病晚期,可能需要血液透析或肾脏移植。
总结:小儿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肾脏疾病,其病理生理机制主要与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有关。了解其临床表现、病因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防治水平。
李春庆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