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类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法日益丰富,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同期放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生物免疫治疗等。本文将重点探讨术前同期放化疗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对手术成功率和复发风险的影响。
结直肠癌的治疗现状
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手术的方式根据肿瘤的位置、浸润范围和切除肠段及相关淋巴结进行。对于早期结直肠癌,手术切除往往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但对于局部进展期或晚期结直肠癌,单纯手术切除往往难以达到根治,需要联合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化疗是结直肠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化疗分为术前新辅助化疗和术后辅助化疗。术前新辅助化疗旨在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术后辅助化疗旨在消灭术后残留的微小转移灶,降低复发风险。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氟尿嘧啶类(如5-FU、卡培他滨)和甲酰四氢叶酸,可联合或不联合第三代铂类药物(如奥沙利铂、伊立替康)。
放疗主要用于中下段直肠癌的根治术辅助治疗及晚期直肠癌的姑息性治疗。对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放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风险;对于晚期直肠癌,放疗可以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术前同期放化疗的重要性
术前同期放化疗,即在手术前同时进行放疗和化疗,已成为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模式。术前同期放化疗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使肿瘤缩小和降期:术前同期放化疗能够使肿瘤体积缩小,降低临床分期,从而增加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提高手术切除率。对于部分肿瘤较大或位置不佳的患者,术前同期放化疗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增加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降低术后复发风险:术前同期放化疗能够减少肿瘤细胞的数量,降低术后残留肿瘤细胞的风险。这种治疗方式有助于减少术后复发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提高保肛手术的成功率:对于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前同期放化疗能够使肿瘤缩小,降低临床分期,从而增加保肛手术的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分子靶向治疗和生物免疫治疗
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和生物免疫治疗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新选择。分子靶向治疗通过特定的药物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分子或信号通路进行干预,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增加疗效。常用的分子靶向药物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如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如贝伐珠单抗)。生物免疫治疗则通过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显示出对结直肠癌治疗的重要辅助作用。
术前同期放化疗的注意事项
虽然术前同期放化疗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降低复发风险,但在临床应用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患者选择:术前同期放化疗并非适用于所有结直肠癌患者。对于一般情况较差、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有严重感染或出血倾向的患者,需要慎重考虑是否进行术前同期放化疗。
放疗剂量和分割:术前放疗的剂量和分割方式需要根据肿瘤的分期、位置和患者的耐受情况综合考虑。一般推荐放疗剂量为50-50.4Gy,分割为25-28次。
化疗方案的选择:术前化疗的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和肿瘤的分子分型综合考虑。对于RAS/BRAF野生型患者,可以考虑联合靶向治疗;对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患者,可以考虑免疫治疗。
治疗相关毒性的监测和处理:术前同期放化疗可能会导致一些毒性反应,如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皮肤放射性损伤等。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毒性反应,并及时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
结论
综上所述,术前同期放化疗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还能够降低术后复发的风险,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结直肠癌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发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但术前同期放化疗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在临床应用中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同时,需要密切监测治疗相关毒性,并及时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相信随着更多新药和新技术的问世
袁立颖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