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也是导致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大,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因此,了解冠心病的病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措施,对于守护心脏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冠心病的定义及其发病机制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疾病。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脏肌肉血液的主要血管,当其发生粥样硬化时,血管壁逐渐增厚,管腔变窄,血液流通受阻,导致心肌缺血,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临床症状。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众多,包括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可控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肥胖、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习惯、精神压力过大等。不可控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等。了解这些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胸痛、胸闷、心慌、气短、乏力等。胸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心前区或胸骨后部的压迫感、烧灼感或紧缩感,持续时间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不典型症状,如牙痛、胃痛等,易被忽视。
冠心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冠心病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具体措施包括:
戒烟限酒: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可显著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适量饮酒对心血管有一定保护作用,但过量饮酒则会增加冠心病风险。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均会增加冠心病风险,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必要时采取药物治疗,将各项指标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油炸、烧烤等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
控制体重:肥胖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管理情绪:长期精神压力过大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冠心病风险。学会合理释放压力,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冠心病的治疗原则
冠心病的治疗原则为改善心肌缺血、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ACEI/ARB等,可改善心肌缺血、缓解症状、预防心肌梗死等。
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等,通过扩张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流,改善心肌缺血。
外科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通过将健康的血管移植到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旁,绕过狭窄部位,恢复血流。
总之,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预防重于治疗。通过控制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可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改善预后。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心脏健康,远离冠心病这一隐形杀手。
王继生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本部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