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又称为肝脏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致死率较高的癌症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肝癌每年造成约62.6万人死亡,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癌症中排名第四和第二。由于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在诊断时已处于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对于肝癌的治疗手段,尤其是晚期肝癌患者,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肝癌治疗领域迎来了新的突破,尤其是免疫治疗与靶向药物的联合使用,为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的联合机制
免疫治疗是一种通过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攻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肿瘤免疫治疗主要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抑制剂)、肿瘤疫苗、细胞免疫治疗等。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广泛的免疫治疗手段,它通过阻断PD-1/PD-L1通路,解除肿瘤对T细胞的免疫抑制,恢复T细胞对肿瘤的杀伤功能。
靶向治疗则是通过抑制肿瘤生长和生存所需的特定分子靶点来抑制肿瘤生长的治疗方法。靶向药物主要包括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索拉非尼)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如贝伐珠单抗)。靶向药物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
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的联合使用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靶向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死亡等机制,使肿瘤微环境发生改变,增加肿瘤抗原的释放,从而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同时,免疫治疗可以增强靶向药物对肿瘤的杀伤作用,两者相互促进,实现1+1>2的治疗效果。
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了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优越性。一项Ⅲ期临床研究(ORIENT-32)显示,信迪利单抗联合IBI305(贝伐珠单抗类似物)一线治疗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肝细胞癌(HCC)患者,中位总生存期(mOS)达到16.6个月,显著优于索拉非尼单药治疗组的11.5个月。此外,仑伐替尼联合纳武利尤单抗或帕博利珠单抗的治疗方案,在一线治疗中也显示出较好的肿瘤应答率和无进展生存期(PFS)。这些研究结果为肝癌的免疫联合靶向治疗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除了一线治疗,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在肝癌术后辅助治疗中也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一项Ⅲ期临床研究(IMbrave150)显示,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作为术后辅助治疗,在与主动监测相比较时,在接受根治性切除或消融术后有高复发风险的HCC患者中,显著改善了无复发生存期(RFS)。另一项Ⅱ期研究显示,信迪利单抗单药作为伴有微血管侵犯(MVI)的HCC患者的辅助治疗,也达到了预设终点,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免疫治疗的个体化应用
免疫治疗虽然为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研究发现,免疫治疗的疗效与肿瘤的免疫微环境密切相关。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程度高、PD-L1表达水平高的患者,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免疫微环境特征,选择适合的免疫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案。
此外,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的疗效也受到患者个体差异的影响。不同患者的肿瘤分子特征、基因突变谱等差异,可能影响靶向药物的敏感性和疗效。因此,需要结合患者的分子特征,个体化选择靶向药物,以实现精准治疗。
结论
总之,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的探索,为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通过这些新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还能减少肝癌的复发。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这些治疗手段的最佳应用时机和患者群体,以实现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肝癌患者的生存前景将会越来越光明。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创新药物和治疗手段的出现,为肝癌患者带来更多的选择和希望。
Doctor Wang
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安亭新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