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预后极差。F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是胆管癌中较为常见的分子标志之一,针对FGFR突变的胆管癌患者,传统的化疗和放疗效果往往不佳,因此,探索新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医药因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较好的疗效,开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探讨中药活性成分通过调控糖代谢途径在FGFR突变胆管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合理用药策略。
一、FGFR突变胆管癌的临床特点
FGFR突变胆管癌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胆管癌亚型,约占所有胆管癌的10%-15%。FGFR突变胆管癌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且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上,FGFR突变胆管癌患者常表现为黄疸、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胆管炎或胆管结石。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胆管扩张、胆管壁增厚等征象。病理学检查可见胆管上皮细胞异型增生,免疫组化检测FGFR蛋白过表达或基因突变。
二、FGFR突变胆管癌的治疗现状
目前,FGFR突变胆管癌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但由于胆管癌起病隐匿,进展迅速,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对于不可手术切除的患者,可采用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但疗效欠佳,中位生存时间不足1年。近年来,FGFR抑制剂如Pemigatinib等靶向药物在胆管癌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长期应用可导致耐药和严重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三、中药活性成分在FGFR突变胆管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调控糖代谢途径
糖代谢异常是肿瘤细胞的重要特征之一,FGFR突变胆管癌细胞通过激活糖酵解途径,增加能量供应,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研究发现,部分中药活性成分如人参皂苷、丹参酮等可通过抑制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如己糖激酶2(HK2)和乳酸脱氢酶A(LDHA),从而抑制FGFR突变胆管癌细胞的糖代谢,抑制肿瘤生长。
逆转肿瘤微环境
FGFR突变胆管癌肿瘤微环境具有缺氧、酸中毒等特点,可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研究发现,部分中药活性成分如黄芩素、白藜芦醇等可通过调节糖代谢途径,改善肿瘤微环境,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增强免疫应答
FGFR突变胆管癌患者常伴有免疫功能低下,导致肿瘤细胞逃逸免疫监视。研究发现,部分中药活性成分如黄芪多糖、灵芝多糖等可通过调节糖代谢途径,增强机体免疫应答,提高抗肿瘤疗效。
四、中药活性成分在FGFR突变胆管癌治疗中的合理用药策略
个体化用药
根据患者的基因突变特点、病理分型、肿瘤分期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中药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药物配伍
根据中药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和特点,合理配伍,以增强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如将具有糖代谢调控作用的人参皂苷与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黄芪多糖联合应用,可提高FGFR突变胆管癌的治疗效果。
药物剂量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受性,合理调整中药活性成分的剂量,以保证疗效和安全性。对于老年、体弱、肝肾功能不全等特殊人群,应适当减量,以避免不良反应。
药物疗程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疗效评估,合理调整中药活性成分的疗程,以保证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对于病情稳定、疗效良好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以巩固疗效;对于病情进展、疗效欠佳的患者,应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
总之,中药活性成分通过调控糖代谢途径在FGFR突变胆管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合理应用中药活性成分,可提高FGFR突变胆管癌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未来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药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以促进胆管癌的个体化治疗和精准治疗。
林建华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本部院区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