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肺癌领域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据了大部分病例,其中RET融合阳性的患者群体相对较小,但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RET融合是指RET基因与其他基因发生融合,形成异常的融合蛋白,进而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近年来,针对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手术治疗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将详细介绍非小细胞肺癌RET融合患者全程管理中手术治疗的重要性与步骤。
1. 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特点
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肺癌亚型,约占所有NSCLC的1-2%。这类肿瘤具有以下特点:
年轻化:RET融合阳性NSCLC患者较其他NSCLC患者更年轻。
无吸烟史:许多RET融合阳性NSCLC患者无吸烟史。
肿瘤生长速度快:这类肿瘤生长速度较快,肿瘤体积增大迅速。
2. 手术治疗的重要性
对于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而言,手术治疗是首选且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治疗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根治性:手术可以完全切除肿瘤,达到根治目的。
预后改善:手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率。
减少并发症:手术可以减少肿瘤引起的并发症,如疼痛、呼吸困难等。
指导后续治疗:手术可以为后续治疗提供更多信息,如肿瘤分期、分子分型等。
3. 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并非所有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都适合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包括:
临床分期为I、II或部分III期的患者。
无远处转移的患者。
身体状况允许手术的患者。
无严重合并症的患者。
4. 手术治疗的步骤
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RET融合患者的步骤如下:
术前评估
影像学检查:通过CT、MRI、PET-CT等检查评估肿瘤的位置、大小、侵犯范围及有无远处转移。
肺功能评估:通过肺功能测试评估患者的肺功能,以确定手术的可行性。
心功能评估: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评估患者的心功能,以降低手术风险。
手术方式选择
肺叶切除术:对于局限于一个肺叶的肿瘤,可选择肺叶切除术。
肺段切除术:对于局限于一个肺段的肿瘤,可选择肺段切除术。
楔形切除术:对于小肿瘤或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可选择楔形切除术。
淋巴结清扫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对于肿瘤较大或有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患者,需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采样淋巴结:对于肿瘤较小或无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患者,可进行采样淋巴结。
术后处理
疼痛管理:术后应给予患者充分的镇痛,以减轻疼痛。
呼吸支持:对于肺功能较差的患者,术后应给予呼吸支持。
营养支持:术后应给予患者充足的营养支持,以促进恢复。
5. 手术治疗后的全程管理
手术治疗后,非小细胞肺癌RET融合患者需要进行全程管理,包括:
定期随访: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以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
影像学复查:患者应定期进行影像学复查,以评估肿瘤的情况。
分子检测:对于复发或转移的患者,应进行分子检测,以指导后续治疗。
心理支持:患者应获得心理支持,以帮助其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
总之,手术治疗是非小细胞肺癌RET融合患者全程管理中的关键环节。通过精准的术前评估、合理的手术方式选择、彻底的淋巴结清扫以及细致的术后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同时,手术治疗后的全程管理也至关重要,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复发或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楚伟丽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