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泡性淋巴瘤(FL)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组织的B细胞恶性肿瘤,其临床表现多样,诊断较为复杂。影像学检查是诊断FL的重要手段之一,与病理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方法相结合,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将探讨影像学检查在FL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与病理诊断的关联性。
影像学检查在FL诊断中的应用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PET-CT等多种方法,可对FL的病变范围、侵犯程度、疗效评估等方面进行评估。
1.1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可实时、无创地观察淋巴结的形态、大小、结构等信息,对于淋巴结的初步筛查具有一定价值。但对于深部淋巴结或腹腔、盆腔等部位的病灶,超声检查的敏感性较低。
1.2 CT检查 CT检查可清晰显示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密度等信息,对于FL的分期、疗效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增强CT扫描可进一步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和准确性。
1.3 MRI检查 MRI检查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可清晰显示淋巴结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判断病灶的侵犯范围。但MRI检查费用较高,检查时间较长,限制了其在FL诊断中的应用。
1.4 PET-CT检查 PET-CT检查可同时提供病灶的解剖和功能信息,对于FL的分期、疗效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PET-CT检查费用昂贵,且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
影像学检查与病理诊断的关联性
影像学检查是FL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但其不能替代病理检查。只有通过病理检查,才能明确诊断FL,并确定其亚型、分级等信息。
2.1 淋巴结活检 对于可疑的淋巴结病灶,可通过淋巴结活检获取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淋巴结活检是FL诊断的金标准,具有确诊价值。
2.2 骨髓活检 FL可累及骨髓,通过骨髓活检可评估FL的骨髓侵犯情况,对于FL的分期、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综合诊断
FL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多种方法。影像学检查可为FL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但其不能替代病理检查。只有通过全面、系统的检查,才能明确诊断,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总之,影像学检查在FL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其不能替代病理检查。FL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检查方法,只有明确诊断,才能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郑伟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余杭院区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