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特征是骨髓中浆细胞克隆性增生,导致骨骼破坏、贫血、肾功能损害和高钙血症等一系列临床症状。除了这些直接由肿瘤引起的问题外,感染也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本文将深入探讨多发性骨髓瘤与感染风险的关系及其病理机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多发性骨髓瘤如何影响患者的免疫系统。在正常状态下,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有效地识别和清除感染病原体。然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由于骨髓中异常浆细胞的大量增生,正常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这些异常浆细胞取代了正常的免疫细胞,导致免疫球蛋白的产生减少,尤其是IgG这一主要的抗体类型,从而削弱了机体对细菌和病毒的防御能力。
其次,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伴有骨骼破坏,这不仅引起骨痛和骨折,还可能导致细菌感染。骨髓瘤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如IL-6和TNF-α等,可以促进破骨细胞活性,加剧骨质破坏。此外,骨骼破坏释放的骨基质中的营养物质为细菌提供了繁殖的温床,增加了局部感染的风险。
再者,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常需要接受化疗和/或放疗,这些治疗手段在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害,尤其是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导致白细胞减少,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抗感染能力。白细胞是机体抵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其数量的减少使得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
此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能伴有肾功能不全,这会影响药物的排泄和病原体的清除,增加感染的风险。肾脏在清除血液中的毒素和代谢废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肾功能不全可能导致这些有害物质在体内积聚,为感染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感染的临床表现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可能不典型,由于免疫系统的抑制,患者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发热或局部炎症反应。常见的感染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尿频、尿急、尿痛等,这些症状需要医生和患者高度重视,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严重的感染,如败血症,可能导致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显著增加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来说,感染的预防和及时控制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多发性骨髓瘤与感染风险之间的关系复杂,涉及免疫系统抑制、骨骼破坏、化疗/放疗的副作用以及肾功能不全等多个方面。理解这些病理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降低感染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
杨雨婷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