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40%。本病具有高度异质性,临床表现多样,预后差异较大。以下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的详细介绍。
一、临床表现 1. 症状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最常见的症状是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通常直径大于2厘米,质地坚实,活动度差,无压痛。肿大淋巴结多位于颈部、腋窝和腹股沟区域。部分患者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
淋巴结外受累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可侵犯淋巴结外的多个器官,如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皮肤、骨髓等。受累器官可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腹痛、腹泻、头痛、皮肤瘙痒等。
外周血及骨髓受累 部分患者在诊断时可出现外周血和骨髓受累,表现为贫血、血小板减少等。
二、诊断 1. 影像学检查 对于疑似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首先需要进行全身的影像学检查,如CT、PET-CT等,以评估病变范围和分期。
组织病理学检查 确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需要进行淋巴结或受累器官的活检,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等检查明确诊断。
骨髓检查 对于外周血或影像学检查异常的患者,需要进行骨髓穿刺或活检,以明确骨髓受累情况。
其他检查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受累器官,可能需要进行胃肠镜、腰穿、皮肤活检等检查。
三、分期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分期采用Ann Arbor分期系统,根据病变范围分为Ⅰ-Ⅳ期,根据有无全身症状分为A、B组。
四、预后因素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分期、全身症状、LDH水平、IPI评分等。IPI评分包括年龄、分期、全身症状、ECOG评分、LDH水平、骨髓受累等6个因素,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低中危、高中危、高危4个风险组。
五、治疗方案 1. 诱导化疗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标准治疗方案为R-CHOP方案,即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诱导化疗通常需要6-8个周期。
放疗 对于部分早期、无全身症状的患者,可考虑在诱导化疗后进行受累野放疗,以提高局部控制率。
巩固治疗 对于部分高危、难治复发的患者,可考虑在诱导化疗和放疗后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提高长期生存率。
靶向治疗 部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可伴有CD20、CD30等分子表达,可考虑使用相应的单克隆抗体进行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抗体在部分难治复发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总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异质性较强的疾病,临床表现多样,预后差异较大。对于疑似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影像学、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和分期。对于确诊患者,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随着新药、新疗法的不断涌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效果有望进一步提高。
席舒荣
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