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治疗新进展

2025-02-13 07:06:34       3271次阅读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ZL)作为一种常见的惰性淋巴瘤,起源于淋巴滤泡的边缘区,其发生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一定地理差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MZL可分为三种亚型: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脾脏MZL(SMZL)和淋巴结MZL(NMZL)。其中,MALT淋巴瘤约占70%-80%,SMZL约占20%-30%,而NMZL约占10%左右。部分MZL病例表现为晚期,无法确定明确的器官受累模式,通常称为播散性MZL。本文将探讨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新进展。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多样,可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全身症状等。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CT、MRI、PET-CT等)、骨髓穿刺和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等。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诊MZL的金标准,需结合免疫组化、分子遗传学等技术。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原则 MZL的治疗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肿瘤分期、亚型等因素。总体而言,MZL的治疗原则为:早期、局限性病变可行局部放疗;晚期、多器官受累者需全身化疗;部分患者可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局部治疗 对于早期、局限性MZL,局部放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可达到较好的局部控制率。放疗剂量一般为30-36Gy,分割照射。对于部分不能耐受放疗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局部治疗后需密切随访,警惕复发。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全身治疗 对于晚期、多器官受累的MZL,全身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常用的化疗方案有R-CHOP、R-CVP、R-BAC等,其中R代表利妥昔单抗。化疗一般3-6个周期,根据疗效和耐受性调整。部分患者可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提高疗效。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靶向治疗 部分MZL患者可伴有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异常活化,如CD79B、MYD88等基因突变。针对这部分患者,可尝试BTK抑制剂(如伊布替尼)等靶向治疗,初步研究显示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MZL治疗的新方向。利妥昔单抗是一种靶向CD20的单克隆抗体,可诱导B细胞凋亡,已广泛应用于MZL的治疗。此外,PD-1/PD-L1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等免疫治疗手段也在探索中。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个体化治疗 MZL的个体化治疗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基因测序、生物标志物检测等手段,可筛选出适合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患者。此外,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生活质量,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局部治疗、全身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有望进一步提高MZL的疗效。未来的研究需进一步探索MZL的发病机制,优化治疗方案,实现精准治疗。

张耀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南院区

下一篇头颈部肿瘤的科全解析
上一篇中药贴敷法治疗肝肺癌晚期疼痛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