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作为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旨在探讨乳腺癌的治疗策略及其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和患者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
据《2015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报告,2015年全国城市地区乳腺癌发病数为19.6,发病率高达25.46/10万;农村地区发病数为12.9,发病率为21.41/10万。乳腺癌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乳腺癌的发病机制
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内分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雌激素水平的长期升高是乳腺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此外,年龄、家族史、生育史等也是影响乳腺癌发病的重要因素。
乳腺癌的诊断方法
乳腺癌的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乳腺X线摄影(钼靶)和超声检查是常用的筛查手段。对于可疑病灶,需进一步行乳腺MRI、活检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乳腺癌的治疗策略
手术治疗:手术是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保乳手术等。手术方式的选择需综合考虑肿瘤大小、分期、患者年龄等因素。
化疗:对于部分高风险患者,术后需行辅助化疗以降低复发风险。化疗方案的选择需根据肿瘤分子分型、患者耐受性等因素综合评估。
放疗:对于部分中高风险患者,术后需行辅助放疗以降低局部复发风险。放疗剂量和分割方式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
内分泌治疗:对于激素受体阳性患者,术后需行内分泌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常用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包括他莫昔芬、芳香化酶抑制剂等。
靶向治疗:对于HER-2过表达患者,可采用曲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进行治疗,以提高疗效。
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
乳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重视生存质量的改善。一方面,可通过心理干预、社会支持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另一方面,针对治疗相关的副作用,如疼痛、疲劳、消化道反应等,需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依从性。
总之,乳腺癌的治疗需综合考虑手术、化疗、放疗等多种手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重视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通过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目标。未来,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乳腺癌的诊治有望实现更加精准、个体化,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张耀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南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