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一种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始终居高不下。肝癌的发病原因复杂,涉及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其中,乙肝病毒(HBV)感染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本文将详细探讨抗病毒治疗在降低肝癌风险中的作用及其科学原理。
乙肝病毒(HBV)与肝癌的关联性 乙肝病毒是一种DNA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体液等途径传播。HBV感染后,病毒会在肝细胞内复制,引起肝脏炎症反应。长期的HBV感染可导致慢性肝炎、肝脏纤维化,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据全球统计,约有50%的肝癌病例与HBV感染相关。在中国,这一比例更是高达84%。因此,对于HBV感染者来说,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HBsAg阳性患者的肝癌风险 HBV表面抗原(HBsAg)是HBV感染的直接指标,HBsAg阳性意味着体内存在HBV。HBsAg阳性患者发展为肝癌的风险较非携带者显著增加。无论HBV DNA水平如何,HBsAg阳性个体都建议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这是因为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脏损伤,阻止疾病进展。对于接受肝癌治疗的患者,良好的肝功能是术后恢复和降低复发风险的关键。抗病毒治疗能够为患者提供这一基础,延长生存时间。
抗病毒治疗的作用 抗病毒治疗是降低HBV相关肝癌风险的重要手段。目前,主要有两类抗病毒药物: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如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酯、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等,通过抑制HBV聚合酶的活性,阻断病毒复制。这些药物具有高效、低耐药的特点,能够显著降低HBV相关肝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风险,改善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干扰素则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应答,清除病毒。抗病毒治疗通过抑制HBV复制,减少病毒对肝脏的持续损伤,从而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
预防与管理策略 对于HBV携带者,尤其是HBsAg阳性者,无论是否进行抗肿瘤治疗,都应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以预防病毒再激活、控制疾病进展,并可能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抗病毒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包括药物种类、剂量和疗程等。对于HBV相关肝癌患者,抗病毒治疗应贯穿整个抗癌治疗过程,包括手术、介入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各个阶段。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HBV相关指标,如HBsAg、HBV DNA等,以评估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
除了抗病毒治疗,HBV感染者还应采取其他预防措施,如戒酒、控制体重、避免肝毒性药物等,以降低肝癌风险。此外,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和治疗肝脏疾病也是预防肝癌的重要手段。
结论 乙肝病毒携带者,尤其是HBsAg阳性者,面临着较高的肝癌发病风险。通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这一风险。因此,对于HBV感染者来说,定期监测和及时的抗病毒治疗是预防肝癌发生的关键措施。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对于HBV感染的预防和管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以减少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只有通过多学科合作、综合防控,才能有效降低HBV相关肝癌的威胁,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葛宁灵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