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与神经压迫:坐骨神经痛与足部放射痛

2025-03-05 05:50:53       3247次阅读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起源于骨髓中浆细胞的恶性肿瘤,其特征是异常增殖的浆细胞在体内多个部位形成肿瘤性沉积物,导致骨骼破坏、贫血、高钙血症、肾功能损害及免疫系统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临床表现。本文将深入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如何引起神经压迫,特别是坐骨神经痛与足部放射痛的发病机制。

首先,了解多发性骨髓瘤的疾病原理至关重要。浆细胞瘤,也称为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全身性的肿瘤,其发病通常累及全身大多数骨骼,特别是在成人期有红骨髓的部位,如躯干部位的海绵状骨、颅骨和长骨的干骺端。这些区域包括髋关节和肩关节周围的海绵状骨。值得注意的是,浆细胞瘤的骨骼播散并非同时发生,也不是一致的,发病初期可能表现为单一病灶局限于单一骨段的浆细胞瘤,即单发性浆细胞瘤。

多发性骨髓瘤的病理特征之一是骨骼破坏,这通常导致患者出现轻度骨疼痛、体质虚弱、体重下降和轻度贫血等症状。脊柱疼痛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这种疼痛常因运动而加重,椎旁肌肉可能挛缩,叩击棘突可诱发疼痛。严重的脊椎疼痛可能是病理性椎体骨折的征象,尤其是在轻度创伤或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

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肿瘤组织压迫神经根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脊柱是多发性骨髓瘤好发的部位之一,当肿瘤侵犯脊柱时,可能压迫神经根,引发坐骨神经痛或足的放射性疼痛。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走行的疼痛,而足部放射痛则是指疼痛从足部放射至其他部位。这些症状的出现,提示患者可能存在神经压迫问题。

多发性骨髓瘤导致的神经压迫,可能因为肿瘤直接压迫或由于肿瘤引起的骨破坏导致脊柱结构变化。在进展期,患者可能出现浅表骨的肿胀、进行性体重下降、贫血、发热、高血氮、出血倾向、高钙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等。此外,骨外肿瘤和淀粉样变性可能导致巨舌,少数患者还可能出现肾功能不全,严重者可致尿毒症。

综上所述,多发性骨髓瘤通过多种机制导致神经压迫症状,尤其是坐骨神经痛和足部放射痛。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而言,及时识别和处理神经压迫症状对于改善生活质量和预后至关重要。患者应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一旦发现神经压迫的迹象,应及时就医,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通过综合治疗,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支持性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多发性骨髓瘤的进展,缓解神经压迫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纪春阳

宁波市第一医院

下一篇前列腺癌:全球疾病趋势与生存期延长策略
上一篇头颈部肿瘤治疗方案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