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瘤合并嗜血综合症的早期识别与干预措施

2025-02-13 09:21:49       3264次阅读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起源于骨髓中浆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其中,骨髓瘤合并嗜血综合症(HLH)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其早期识别和干预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阐述骨髓瘤合并嗜血综合症的疾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以及干预措施。

疾病原理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嗜血综合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肿瘤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如白介素-6(IL-6)等,可激活巨噬细胞和T细胞,导致炎症反应和免疫紊乱; (2)骨髓瘤细胞侵犯骨髓,破坏正常造血功能,引起贫血、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 (3)骨髓瘤细胞释放的抗原,激活免疫系统,引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嗜血现象。

临床表现 骨髓瘤合并嗜血综合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 (1)发热:多为持续性高热,可达39-40℃,抗生素治疗无效; (2)肝脾肿大:约50%的患者可触及肿大的肝脾; (3)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可触及肿大的浅表淋巴结; (4)血细胞减少:全血细胞减少,以血小板减少最为常见; (5)肝功能异常: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升高; (6)凝血功能异常:出现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鼻衄等。

诊断标准 目前常用的诊断标准为2004年国际组织细胞协会(HIS)制定的HLH-2004诊断标准,包括: (1)持续高热(>38.5℃)8天以上; (2)脾肿大; (3)血细胞减少(至少2系); (4)血清铁蛋白≥500μg/L; (5)可溶性IL-2受体≥2400U/mL; (6)NK细胞活性降低或缺乏; (7)骨髓活检或脾切除标本中发现噬血细胞现象。

符合上述5条以上标准即可诊断为HLH。

干预措施 骨髓瘤合并嗜血综合症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原发病和并发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化疗:采用多种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地塞米松等,以控制骨髓瘤细胞的增殖; (2)免疫抑制治疗:应用环孢素A、他克莫司等药物抑制过度激活的免疫反应; (3)支持治疗:输血、抗感染、补充白蛋白等,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 (4)靶向治疗:应用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等新型药物,提高疗效; (5)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年轻、高危的患者,可考虑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清除骨髓瘤细胞,重建正常造血功能。

总之,骨髓瘤合并嗜血综合症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患者应定期复查,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改善预后。

景红梅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下一篇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多因素病因:深入解析疾病成因
上一篇骨肉瘤的生物学特性:成骨细胞的癌变之旅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