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尤其在65岁以上的老年女性中较为常见。本文将从疾病原理、诊断要点和治疗策略三个方面,对65岁以上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一、疾病原理
子宫内膜癌起源于子宫内膜的上皮细胞,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目前认为与雌激素水平长期异常升高有关。雌激素可刺激子宫内膜细胞过度增生,增加癌变的风险。此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也是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65岁以上老年女性由于激素水平波动、代谢紊乱等原因,更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癌。
二、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65岁以上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异常阴道出血,包括绝经后出血、阴道不规则出血等。部分患者可伴有阴道排液、下腹痛等不适。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评估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形态的首选方法,对早期病变有较高的敏感性。MRI可进一步了解肌层浸润情况,指导手术范围。CT和PET-CT有助于评估病变有无远处转移。
病理检查:宫腔镜下活检或诊断性刮宫是确诊子宫内膜癌的金标准。病理分型以子宫内膜样癌最为常见,其次为浆液性癌、黏液性癌等。
三、治疗策略
手术治疗:手术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对于早期病变,手术可达到根治目的。对于进展期病变,手术可明确分期,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放疗:术后病理提示中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后需辅助放疗,以减少局部复发风险。对于不能手术或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放疗可作为首选治疗手段。
化疗:对于晚期或复发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可采用以铂类药物为主的化疗方案,以控制病情进展,改善预后。
激素治疗:对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可采用孕激素类药物进行内分泌治疗,抑制肿瘤生长。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针对部分特定分子标志物阳性的患者,可采用相应的靶向药物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进行治疗,有望获得更好的疗效。
总之,65岁以上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手术、放疗、化疗等传统治疗手段仍占据主导地位,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兴治疗手段为部分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杨声坤
光山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