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HBV)感染是全球范围内引起肝细胞癌(HCC)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本文旨在分析HBV感染对肝癌发病率的影响,并探讨相关的预防与治疗策略。
HBV与肝癌的关联
全球约有50%的肝癌病例与HBV感染相关,而在中国,这一比例更是高达84%。HBV感染导致的长期肝脏炎症、纤维化是肝癌发展的关键病理过程。HBV感染能够引起肝脏细胞的持续损伤,这种损伤在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会逐渐演变为肝硬化,最终可能发展成肝癌。HBV感染者的肝癌风险显著高于未感染人群,因此,对HBV感染者的管理至关重要。
乙肝病毒感染的病理机制
HBV是一种DNA病毒,其生命周期涉及病毒DNA的整合和复制。HBV感染肝脏细胞后,病毒DNA整合入宿主细胞基因组,导致基因表达的改变和细胞调控机制的紊乱。长期的HBV感染和复制能够引起肝脏细胞的慢性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会刺激肝脏细胞的增殖,增加基因突变的风险,进而促进肝癌的发生和发展。此外,HBV感染还能够通过激活宿主细胞的致癌基因和抑制抑癌基因的表达,进一步促进肝癌的发展。
HBsAg阳性患者的肝癌风险
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是HBV持续感染的直接标志。HBsAg阳性个体不论HBV DNA水平如何,都应尽快启动抗病毒治疗。这是因为HBsAg阳性意味着患者体内存在持续的HBV感染,这类患者发展为肝癌的风险显著增加。研究表明,HBsAg阳性患者的肝癌年发病率约为1%-4%,远高于HBsAg阴性人群。因此,对于HBsAg阳性的患者,抗病毒治疗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迫切的。
抗病毒治疗的作用
抗病毒治疗是降低HBV相关肝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风险的有效手段。特别是使用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酯、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等高效且耐药屏障高的药物,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抗病毒治疗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脏损伤,阻止疾病进展,为肝癌治疗提供良好的肝功能基础,降低术后复发风险,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研究表明,抗病毒治疗能够显著降低HBV相关肝癌患者的肝癌复发率和死亡率。
预防与管理
对于HBV携带者,尤其是HBsAg阳性者,无论是否进行抗肿瘤治疗,都应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这不仅有助于预防病毒再激活、控制疾病进展,还可能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对于HBV相关肝癌患者,抗病毒治疗应贯穿整个抗癌治疗过程,包括手术、介入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各个阶段,以实现对肝癌的全面管理。
HBV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HBV疫苗是预防HBV感染和肝癌发生的有效手段。HBV疫苗能够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中和病毒,防止感染。大规模的疫苗接种计划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显著降低了HBV感染率和肝癌发病率。儿童和高风险人群应优先接种HBV疫苗,以降低感染风险。
HBV感染者的定期监测
HBV感染者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测、HBV病毒载量检测和肝脏影像学检查,以评估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对于HBsAg阳性患者,应密切监测肝癌的发生风险,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和肝癌筛查。
总结
综上所述,乙肝病毒携带者,尤其是HBsAg阳性者,面临着较高的肝癌发病风险。因此,对这部分人群进行早期识别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肝癌的风险,并改善患者的预后。同时,对于已经发展为肝癌的患者,抗病毒治疗也是整个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此外,HBV疫苗接种和定期监测也是预防HBV感染和肝癌发生的重要措施。只有综合运用这些策略,才能有效降低HBV感染和肝癌的发病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葛宁灵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