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胆道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负责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是一种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根据肿瘤发生的胆管部位,肝内胆管癌可被分为多种类型,而F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分子分型。本文将对肝内胆管癌的分型及综合治疗现状进行详细阐述,并着重探讨FGFR突变的肝内胆管癌的合理用药策略。
肝内胆管癌的分型
肝内胆管癌的分型主要基于肿瘤发生的位置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根据肿瘤发生的位置,可分为:
肝内胆管癌(ICC):起源于肝内小胆管。
肝外胆管癌(ECC):起源于肝外胆管。
从分子遗传学角度,肝内胆管癌可分为多种分子亚型,包括FGFR突变型、IDH突变型、HER2阳性型等。其中,FGFR突变型约占所有肝内胆管癌的10-15%,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FGFR突变的肝内胆管癌
FGFR是一类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FGFR突变可引起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FGFR突变的肝内胆管癌具有以下特点:
预后较差:FGFR突变的肝内胆管癌患者生存时间较短,预后较差。
对化疗不敏感:FGFR突变的肝内胆管癌对传统化疗药物不敏感,治疗效果有限。
靶向治疗:针对FGFR突变的靶向药物可抑制信号通路异常激活,抑制肿瘤生长。
肝内胆管癌的综合治疗现状
肝内胆管癌的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针对FGFR突变的肝内胆管癌,合理用药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肝内胆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早期肿瘤,手术切除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化疗:传统化疗药物对FGFR突变的肝内胆管癌效果有限。近年来,FGFR抑制剂等靶向化疗药物显示出较好的疗效。
靶向治疗:针对FGFR突变的靶向药物可抑制信号通路异常激活,抑制肿瘤生长。Pemigatinib、Infigratinib等FGFR抑制剂已在美国、欧洲等地获批上市,为FGFR突变的肝内胆管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免疫治疗药物在部分肝内胆管癌患者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未来,免疫治疗有望成为肝内胆管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
结语
肝内胆管癌是一种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FGFR突变是其重要的分子分型之一。对于FGFR突变的肝内胆管癌患者,合理用药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未来,随着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的不断研发和应用,肝内胆管癌的综合治疗有望取得更大的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
王志鹏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