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治疗中如何应用介入手术

2025-03-03 04:03:40       3290次阅读

胰腺癌因其隐匿性高、预后差而成为消化系统中最为致命的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手术在胰腺癌的治疗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将详细介绍胰腺癌治疗中如何应用介入手术。

介入手术的定义和分类

介入手术,又称介入放射学,是一种在X线、CT、超声等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通过血管或皮肤穿刺径路将特制的导管或器械引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特点,在胰腺癌的治疗中主要分为两大类: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内介入。

血管内介入手术

血管内介入手术主要通过导管将药物直接注入胰腺癌的供血动脉,以提高局部药物浓度,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目前常用的血管内介入手术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动脉灌注化疗(TAI)

动脉灌注化疗是将抗癌药物直接注入胰腺癌的供血动脉,使局部药物浓度提高,增强抗癌效果,同时减少全身毒副作用。常用的化疗药物有吉西他滨、顺铂、氟尿嘧啶等。动脉灌注化疗可与全身化疗联合应用,提高治疗效果。

(2) 动脉栓塞化疗(TACE)

动脉栓塞化疗是在动脉灌注化疗的基础上,再注入栓塞剂阻断肿瘤的供血动脉,使肿瘤缺血、缺氧,进一步增强抗癌效果。常用的栓塞剂有明胶海绵、聚乙烯醇颗粒等。动脉栓塞化疗适用于肿瘤较大、血供丰富、伴有出血倾向的患者。

(3) 动脉内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动脉内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是将携带放射性同位素的粒子通过导管植入胰腺癌的供血动脉,利用放射性粒子产生的射线持续照射肿瘤,抑制肿瘤生长。常用的放射性粒子有碘-125、钇-90等。动脉内放射性粒子植入术适用于部分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

非血管内介入手术

非血管内介入手术主要通过皮肤穿刺径路将导管或器械引入胰腺癌的病变部位,直接对肿瘤进行治疗。常用的非血管内介入手术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RFA)

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是利用射频电极产生的高温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RFA适用于部分不能手术切除、肿瘤直径较小的胰腺癌患者。

(2) 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MWA)

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是利用微波电极产生的高温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MWA与RFA的原理相似,但MWA产生的温度更高,消融范围更大,治疗效果更佳。MWA适用于部分不能手术切除、肿瘤直径较大的胰腺癌患者。

(3) 经皮穿刺无水乙醇注射术(PEI)

经皮穿刺无水乙醇注射术是将无水乙醇直接注入胰腺癌的肿瘤组织内,利用无水乙醇的脱水固定作用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PEI适用于部分不能手术切除、肿瘤直径较小的胰腺癌患者。

介入手术在胰腺癌综合治疗中的地位

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在胰腺癌的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介入手术可与手术、放疗、化疗等多种治疗手段联合应用,提高治疗效果。对于部分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介入手术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总之,介入手术在胰腺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介入手术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为胰腺癌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获益。

顾杨军

树兰(杭州)医院有限公司

下一篇套细胞淋巴瘤康复期的全面身体检查指导
上一篇狼疮患者病例分享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