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是一类发生在口腔区域的恶性肿瘤,其中牙周炎等口腔疾病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于口腔卫生的忽视逐渐增多,导致口腔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本文将详细介绍牙周炎与口腔癌的关系,以及手术治疗在口腔癌治疗中的关键作用。
一、牙周炎与口腔癌的关系
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和牙齿松动等症状。牙周炎的发病原因主要与口腔卫生不良、细菌堆积有关。长期不治疗的牙周炎会导致细菌和炎症因子在口腔内扩散,增加口腔癌的发生风险。
研究表明,牙周炎患者的口腔癌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3倍。牙周炎引起的慢性炎症会刺激口腔黏膜细胞异常增殖,增加癌变的可能。因此,维护良好的口腔卫生,及时治疗牙周炎对于预防口腔癌至关重要。
二、口腔癌的临床表现
口腔癌的早期症状较为隐蔽,容易被忽视。随着肿瘤的增长,患者会出现以下症状:
不明原因的口腔溃疡,持续不愈合
口腔内出现肿块或结节,质地坚硬
牙齿松动、脱落
口腔出血、疼痛
吞咽困难、言语不清
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口腔检查和相关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口腔癌。
三、手术治疗在口腔癌治疗中的关键作用
手术治疗是口腔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尤其对于早期口腔癌患者,手术切除肿瘤是首选治疗方案。手术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彻底切除肿瘤组织,同时保留正常组织,减少术后功能障碍。
手术切除: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和侵犯范围,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切除肿瘤。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局部切除术、下颌骨切除术和上颌骨切除术等。
淋巴结清扫:口腔癌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因此颈部淋巴结清扫是手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肿瘤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选择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或选择性淋巴结清扫。
功能重建:对于侵犯颌骨、面部软组织的口腔癌,手术治疗后可能需要进行功能重建,以恢复患者的咀嚼、吞咽和言语功能。常见的重建方式包括自体组织移植和人工材料修复。
术后辅助治疗:手术治疗后,根据患者的病理分期和手术切除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四、口腔癌患者的口腔卫生管理
口腔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后,需要重视口腔卫生管理,以促进伤口愈合和预防感染。以下是一些口腔卫生管理的建议:
保持口腔清洁,每天刷牙2-3次,使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
定期使用漱口水,以减少细菌滋生和减轻口腔炎症。
避免进食过硬、过热、过冷的食物,以免刺激伤口。
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口腔内感染、炎症等问题。
总之,关注牙周炎,重视口腔卫生对于预防口腔癌至关重要。对于口腔癌患者而言,手术治疗是关键的治疗手段,术后的口腔卫生管理同样不容忽视。只有综合治疗和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才能提高口腔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鲁硕君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