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本文旨在科普如何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来降低口腔癌的风险。口腔癌主要发生于人体的口腔内部结构,包括唇、颊、舌、牙龈、上颚、下颚、口底和咽喉前部。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如吸烟、饮酒、嚼槟榔以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引发口腔癌的主要因素。
口腔癌的预防
1. 戒烟
吸烟是口腔癌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吸烟者患口腔癌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数倍。烟草中的多种化学物质,包括尼古丁、焦油和一氧化碳等,都具有致癌性。这些有害物质会直接损伤口腔黏膜细胞,导致DNA突变,增加癌症风险。因此,戒烟是预防口腔癌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戒烟不仅可以降低口腔癌的风险,还可以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减少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其他疾病的发生。
2. 限酒
酒精是另一种与口腔癌密切相关的物质。长期大量饮酒会增加口腔癌的风险。酒精中的乙醇在体内代谢产生的乙醛是一种致癌物质,可直接损伤口腔黏膜细胞。此外,酒精还能增强烟草中致癌物质的作用,使吸烟者患口腔癌的风险进一步增加。适量饮酒或完全戒酒可以显著降低患病风险。建议成年人饮酒量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即男性每日不超过两杯,女性每日不超过一杯。
3. 避免嚼槟榔
槟榔中的生物碱和其他化学物质具有致癌性,长期嚼槟榔会严重损害口腔黏膜,增加口腔癌的风险。槟榔中的槟榔碱、槟榔鞣质等成分会刺激口腔黏膜,导致黏膜炎症和纤维化,进而增加癌变的风险。此外,槟榔中的槟榔红素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可导致口腔黏膜细胞DNA损伤和突变。因此,避免嚼槟榔是预防口腔癌的重要措施。
4. 健康饮食
均衡的饮食对预防口腔癌同样重要。摄入足够的水果和蔬菜可以提供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帮助身体抵抗癌症。维生素C、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DNA损伤。硒、锌等矿物质也具有抗癌作用。同时,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因为它们含有可能增加癌症风险的物质,如杂环胺、多环芳烃等。建议每天至少摄入5份水果和蔬菜,优先选择深色蔬菜和富含抗氧化剂的水果。
5. 口腔卫生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和漱口水,可以减少口腔细菌的积累,降低口腔癌的风险。口腔炎症和感染可导致黏膜损伤和修复异常,增加癌变的风险。建议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至少两分钟,并使用含氟牙膏。每天使用牙线清洁牙缝,以去除牙菌斑和食物残渣。使用漱口水可以进一步减少口腔细菌,保持口腔清洁。
6. 定期口腔检查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口腔癌的征兆,提高治愈率。口腔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定期口腔检查有助于发现口腔黏膜的异常变化,如溃疡、白斑、红斑等。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特别是有吸烟、饮酒、嚼槟榔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
7. 防止HPV感染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导致某些类型口腔癌的原因之一。HPV感染可引起口腔黏膜的乳头状瘤样增生,增加癌变风险。接种HPV疫苗可以预防由HPV引起的口腔癌。此外,保持安全的性行为习惯也是预防HPV感染的重要措施。建议适龄人群接种HPV疫苗,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减少感染风险。
8. 避免紫外线暴露
紫外线辐射是引起皮肤癌的重要因素,也会增加口腔癌的风险。长期暴露于紫外线下,可导致口腔黏膜细胞DNA损伤,增加癌变风险。因此,应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阳光下,尤其是在紫外线强度高的时段。外出时应涂抹防晒霜,佩戴帽子和太阳镜等,减少紫外线对皮肤和口腔黏膜的损伤。
9. 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是口腔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可导致口腔黏膜微血管病变,增加癌变风险。此外,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下降,更易发生口腔感染和炎症。因此,应积极控制糖尿病,改善血糖控制,降低口腔癌风险。
10. 避免口腔创伤
口腔创伤可导致黏膜损伤和修复异常,增加癌变风险。应避免口腔内尖锐物品的接触,如硬质食物
李进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