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作为治疗实体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疗效显著,但随之而来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视。便秘是化疗期间常见的副作用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旨在为化疗期间便秘的肿瘤患者提供预防和管理的指导建议,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一、化疗药物与便秘的关系
化疗药物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繁殖,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但部分化疗药物如长春碱类、蒽环类药物等,可能影响肠道神经和肌肉功能,导致肠道蠕动减缓,从而引起便秘。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患者应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1.1 药物副作用的机制
这些化疗药物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肠道功能。一方面,它们可能直接损伤肠道神经细胞,导致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另一方面,化疗药物可能通过影响肠道菌群平衡,间接导致肠道功能紊乱。此外,化疗药物还可能影响肠道液体分泌,使大便变得干硬,难以排出。
1.2 个体差异的影响
不同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和反应不同,因此便秘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也存在个体差异。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化疗药物对肠道功能的影响。因此,在化疗期间,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二、化疗期间便秘的预防
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促进肠道蠕动;多饮水,保持大便湿润,预防便秘。
2.1 膳食纤维的重要性
膳食纤维是一类不被人体消化酶分解的碳水化合物,可分为可溶性和不可溶性两类。可溶性膳食纤维如水果中的果胶、燕麦中的β-葡聚糖等,能增加大便体积,软化大便,促进肠道蠕动。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如蔬菜中的纤维素、全谷物中的麸皮等,能增加大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缩短大便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
2.2 水分摄入的建议
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约2000-2500毫升水分,以保持大便湿润,预防便秘。在化疗期间,由于药物和疾病的影响,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脱水风险,因此需要增加水分摄入。建议患者每天至少喝8杯水,约2000毫升,并根据尿液颜色和口渴感调整饮水量。
适度运动:根据自身体力情况,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等,促进肠道蠕动。
2.3 运动对肠道功能的影响
适度运动能刺激肠道神经,增加肠道血流量,促进肠道蠕动。此外,运动还能改善肠道菌群平衡,降低肠道炎症,从而预防便秘。建议患者在化疗期间根据自身体力情况,每天进行30-6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并结合一些柔韧性和平衡性训练,如太极、瑜伽等。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缓泻剂、益生菌等药物,预防便秘。
2.4 缓泻剂的选择和使用
缓泻剂是一类能增加肠道内容物水分、刺激肠道蠕动的药物,包括渗透性缓泻剂、刺激性缓泻剂、膨胀性缓泻剂等。在选择和使用缓泻剂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合理使用。例如,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渗透性缓泻剂;对于肠道炎症性病变的患者,应慎用刺激性缓泻剂。
2.5 益生菌的作用和应用
益生菌是一类能改善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健康的活菌制剂。在化疗期间,由于药物和疾病的影响,患者肠道菌群可能发生紊乱,导致便秘。补充益生菌能增加肠道中的有益菌,抑制有害菌,改善肠道菌群平衡,从而预防便秘。在选择益生菌时,需要考虑菌株的种类、数量、活性等因素,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有助于预防便秘。
2.6 心理因素对肠道功能的影响
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等,可通过影响自主神经功能,导致肠道运动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便秘。此外,心理压力还可能影响肠道菌群平衡,降低肠道抵抗力,增加便秘风险。因此,在化疗期间,患者需要重视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2.7 心理调适的方法和建议
心理调适的方法有很多,如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等。建议患者在化疗期间,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心理调适方法。例如,可以尝试一些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缓解焦虑和紧张;可以参加一些认知行为疗法,调整不合理的认知,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倾诉烦恼,寻求支持和帮助
窦新猛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