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都较高。由于口腔癌早期症状较为隐蔽,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了解口腔癌的早期症状并及时就诊至关重要。
一、口腔癌的早期症状
口腔黏膜白斑 口腔黏膜白斑是口腔癌的典型早期症状之一。白斑多发生在口腔黏膜,特别是颊黏膜、舌黏膜和牙龈等部位。初起时,白斑呈灰白色或乳白色,边界清楚,表面光滑。随着病情发展,白斑表面可能出现粗糙、糜烂、溃疡等改变,伴有疼痛、出血等症状。这些变化可能是由于口腔黏膜受到持续性的刺激或慢性炎症引起的,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淋巴结肿大 口腔癌常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尤其是颌下淋巴结、颈深淋巴结等。患者可触及颈部肿大的淋巴结,质地硬,活动度差,无压痛。随着病情进展,淋巴结肿大可逐渐增大,甚至融合成团,影响颈部活动。淋巴结肿大是身体对癌细胞的免疫反应,也可能是癌细胞扩散至淋巴结的表现。
张闭口运动受限 口腔癌侵犯咀嚼肌、颞下颌关节等结构时,可引起张闭口运动受限。患者可出现开口困难、咀嚼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这种症状可能与肿瘤压迫周围组织或侵犯肌肉、神经有关。
耳痛、咽喉痛 口腔癌侵犯神经时,可引起放射性疼痛,表现为耳痛、咽喉痛等。疼痛多为持续性,可随病情进展逐渐加重。这种疼痛可能与肿瘤压迫或侵犯神经有关,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二、口腔癌的高危因素
吸烟、饮酒 长期吸烟、饮酒是口腔癌的重要高危因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和酒精可刺激口腔黏膜,诱发癌变。吸烟者吸入的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如苯并芘、亚硝胺等,这些物质可损伤口腔黏膜细胞的DNA,增加癌变风险。饮酒可导致口腔黏膜充血、水肿,增加口腔黏膜对致癌物质的敏感性。
口腔卫生不良 口腔卫生不良,如牙菌斑、牙石堆积等,可诱发口腔黏膜炎症,增加癌变风险。牙菌斑和牙石中的细菌可产生毒素,刺激口腔黏膜,诱发炎症反应。长期的炎症反应可导致口腔黏膜细胞DNA损伤,增加癌变风险。
口腔黏膜疾病 慢性口腔黏膜疾病,如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等,可增加口腔癌的发病风险。这些疾病可导致口腔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增加癌变风险。此外,这些疾病本身可能与口腔癌有一定的相关性。
遗传因素 有家族史的人群患口腔癌的风险较高,遗传因素在口腔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研究表明,某些遗传变异可能增加个体对口腔癌的易感性。有口腔癌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提高警惕。
三、口腔癌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口腔黏膜疾病等,可有效预防口腔癌的发生。戒烟限酒可减少口腔黏膜对致癌物质的暴露,降低癌变风险。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减少牙菌斑、牙石的形成,降低口腔黏膜炎症的风险。定期口腔检查可及时发现口腔黏膜异常,早期干预。
早期治疗 对于早期口腔癌患者,可采取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手术切除是早期口腔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可彻底去除肿瘤组织。放疗和化疗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对于中晚期口腔癌患者,可采取姑息治疗,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姑息治疗主要包括止痛、营养支持等,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总之,口腔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至关重要。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提高警惕,关注口腔黏膜变化和淋巴结肿大等早期症状,及时就诊,以降低口腔癌的危害。同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改善生活习惯,降低口腔癌的发病风险。只有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积极预防,我们才能有效降低口腔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护人类健康。
张震
西平县中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