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然而,通过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肝癌的发病风险。本文将探讨心理健康与肝癌预防之间的联系,并提供全面的预防策略。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控制病毒性肝炎是预防肝癌的关键。乙肝和丙肝是导致肝癌的主要病毒性因素。对于乙肝,广泛接种乙肝疫苗是最有力的预防手段。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快接种乙肝疫苗,并按照规定程序完成后续接种。对于成年人,如果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如经常接触血液制品的医护人员、免疫功能低下者等,也建议接种乙肝疫苗。对于已经感染乙肝病毒的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乙肝病毒载量、甲胎蛋白(AFP)等指标,一旦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应及时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以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延缓疾病进展。
对于丙肝,由于目前尚无疫苗,重点在于避免高危行为,如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制品,拒绝毒品,避免不安全性行为等,减少感染丙肝病毒的机会。同时,对于丙肝患者,也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的发展,丙肝的治愈率有了很大提高。
防止黄曲霉毒素暴露
防止黄曲霉毒素暴露是预防肝癌的重要环节。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玉米、花生、大米等粮食作物,在粮食收获后,如果储存条件不当,湿度和温度适宜,就容易滋生黄曲霉,产生黄曲霉毒素。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粮食和食品的保存,保持干燥通风,避免发霉。对于发霉变质的食物,尤其是坚果、谷物类食品,应坚决丢弃,不可食用。同时,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环节的监管,防止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流入市场。
合理饮食和控制体重
合理饮食和控制体重对于预防肝癌也有重要意义。减少高脂肪、高糖和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肥胖是肝癌的危险因素之一,肥胖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而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最终增加肝癌的发病风险。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来控制体重,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可以降低患肝癌的可能性。
此外,要适度饮酒,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酒精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增加肝癌发病几率。对于有饮酒习惯的人,应控制饮酒量,男性每天饮酒的酒精含量不应超过两个标准饮酒单位(一个标准饮酒单位相当于14克纯酒精,例如一瓶330ml酒精含量5%的啤酒),女性不超过一个标准饮酒单位,患有肝脏疾病的人应严格戒酒。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健康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因为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使肝脏不能得到很好的修复。适当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利于肝脏健康。此外,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可能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而对肝脏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可以通过旅游、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
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
对于肝癌的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肝癌筛查至关重要。肝癌高危人群包括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者、肝硬化患者、有肝癌家族史者、长期酗酒者、肥胖且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者等。对于这些人群,建议每6个月进行一次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甲胎蛋白是一种肝癌特异性标志物,在肝癌早期可能就会出现升高。肝脏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肝脏内的占位性病变。如果这两项检查发现异常,可以进一步通过CT、MRI等检查来明确诊断,争取早期发现肝癌,提高治疗效果。
结语
总之,肝癌的预防需要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个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积极预防病毒性肝炎;社会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疾病防控宣传和医疗保障,从而有效降低肝癌的发病率,保障人民的健康。通过综合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肝癌的发生,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王金云
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