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是一种以成熟淋巴细胞(主要是B细胞)在外周血、骨髓、脾脏和淋巴结中异常增殖为特点的慢性血液肿瘤。随着对CLL的深入研究,规范化诊疗方案逐渐成熟,同时,患者心理健康的维护也成为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
CLL的确诊依赖于血液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综合评估。首先,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绝对值增多,持续性淋巴细胞增多(>5×10^9/L)是CLL的血液学特征。免疫表型分析显示,异常B淋巴细胞表达CD5、CD19、CD23和表面免疫球蛋白(sIg),而缺乏FMC7表达。细胞遗传学分析显示,13q14缺失、11q22.3缺失和17p缺失是CLL常见的异常核型。分子生物学检测可以发现IgVH基因突变状态,有助于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规范治疗
CLL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能状态、疾病分期、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综合评估。对于无症状、低危CLL患者,可以采取观察等待策略。对于有症状、高危CLL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化疗:传统的化疗药物如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和多柔比星等,可以用于CLL的一线治疗。近年来,新型化疗药物如苯达莫司汀和奥比妥珠单抗等,因其较高的缓解率和较低的毒副作用,逐渐成为CLL治疗的新选择。
靶向治疗:BTK抑制剂如伊布替尼和阿卡替尼等,通过抑制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对CLL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BCL-2抑制剂如维奈托克等,通过诱导CLL细胞凋亡,也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免疫治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通过改造患者自身的T细胞,使其能够特异性识别并杀伤CLL细胞。虽然CAR-T疗法在CLL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其在部分难治复发CLL患者中已显示出显著的疗效。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心理健康
CLL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其病程较长,治疗周期较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甚至出现自杀倾向。因此,CLL患者的心理健康维护至关重要。
心理干预:医护人员应加强与CLL患者的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必要时可请心理专科医生会诊,给予专业的心理治疗。
家庭支持:家庭成员的关爱和支持对CLL患者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家人应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鼓励,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社会支持:社会应给予CLL患者更多的关注和帮助,为其提供必要的医疗资源和社会资源,减轻其经济和心理负担。
总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规范诊疗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同时重视患者心理健康的维护。通过多学科协作,为CLL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诊疗服务,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其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阮颖新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