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是一种起源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具体包括肝细胞癌(HCC)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癌变。在全球范围内,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本文将详细介绍肝癌细胞的起源,包括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的癌变过程,以及肝癌的特点和临床表现。
一、肝癌的分类
肝癌主要分为肝细胞癌(HCC)和胆管细胞癌(ICC)。肝细胞癌约占我国肝癌的80%-90%,而胆管细胞癌和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癌较为少见。起源于肝脏其他细胞成分的恶性肿瘤较为罕见。
二、肝癌的特点
肝癌具有以下特点: 1. 起病隐匿:肝癌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 2. 潜伏期长:肝癌从发生到出现临床症状往往需要较长时间。 3. 高度恶性:肝癌细胞具有高度的侵袭性和转移性,预后较差。 4. 进展快:肝癌病情发展迅速,短期内可出现肝内转移和远处转移。 5. 侵袭性强:肝癌细胞可侵犯周围组织和血管,形成癌栓。 6. 易转移:肝癌易发生血行转移和淋巴转移,常见转移部位包括肺、骨、肾上腺等。 7. 预后差:肝癌总体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较低。
三、肝癌的临床表现
肝癌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 1. 肝区疼痛:肝癌可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肝区疼痛,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隐痛。 2. 上腹部肿块:部分肝癌患者可触及上腹部肿块,质地硬,边界不清。 3. 进行性消瘦:肝癌患者常伴有体重下降、乏力、食欲减退等消耗症状。 4. 黄疸:部分肝癌患者可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 5. 鼓胀:肝癌可引起腹水,表现为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曲张等。 6. 胁痛:肝癌可引起右侧胁痛,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刺痛。
四、肝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肝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 1. 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肝癌的主要病因。 2. 肝硬化:肝硬化是肝癌的高危因素,尤其是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3. 酒精性肝病: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酒精性肝病,进而发展为肝癌。 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肝癌的新高危因素。 5. 遗传因素:部分肝癌患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6. 环境因素:黄曲霉毒素、亚硝酸盐等环境因素可增加肝癌发病风险。
肝癌的发病机制涉及多条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包括: 1.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该通路异常激活可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2. PI3K/AKT/mTOR信号通路:该通路参与肝癌细胞的能量代谢和增殖调控。 3. Ras/Raf/MEK/ERK信号通路:该通路参与肝癌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调控。 4. TGF-β信号通路:该通路参与肝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MT)和侵袭转移。
五、肝癌的诊断和治疗
肝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包括: 1. 彩超:可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初步判断良恶性。 2. CT和MRI:可明确肝癌的部位、大小、数目和有无肝内外转移。 3. 血清AFP:AFP是肝癌的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有限。
肝癌的治疗方法包括: 1. 手术治疗:根治性切除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适用于早期肝癌。 2. 肝移植:适用于部分早期或中期肝癌,可显著提高生存率。 3. 局部消融治疗: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治疗等,适用于部分小肝癌。 4. 介入治疗: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适用于部分中期肝癌。 5. 靶向治疗:如索拉非尼、瑞戈非尼等,适用于晚期肝癌。 6. 免疫治疗:如PD-1/PD-L1抑制剂,适用于部分晚期肝癌。
总之,肝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了解肝癌的起源、特点和临床表现,有助于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针对肝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积极开展肝癌的预防和筛查,对于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
康希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