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确诊:从原理到实践
肝癌,全称为肝细胞癌或肝细胞瘤,是一种源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尤其在亚洲地区,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流行密切相关。由于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往往在晚期才被确诊,导致治疗难度显著增加。因此,了解肝癌的确诊原理和方法对于提高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一、肝癌的确诊原理 肝癌的确诊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病人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生物化验以及病理学检查。其中,影像学检查、甲胎蛋白(AFP)检测和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肝癌的三大支柱。
影像学检查:包括肝脏超声、CT(计算机断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等。这些检查能够显示肝脏的结构和任何潜在的肿块,通过其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如“快进快出”现象)来辅助诊断。当影像学检查发现两种以上典型的肝癌表现,且病灶大于2cm时,即可初步诊断为肝癌。 甲胎蛋白检测:甲胎蛋白是肝脏肿瘤的一项敏感性肿瘤标志物,尤其在原发性肝癌中显著升高。当甲胎蛋白水平持续高于400ng/ml,并伴有一种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支持肝癌时,也可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但需要注意的是,甲胎蛋白升高也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如生殖细胞肿瘤或妊娠,因此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病理学检查:作为肝癌诊断的金标准,病理学检查通过从肝脏中取得组织样本,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存在肿瘤细胞来确诊。虽然病理学检查准确性高,但由于其有创性,临床上并不作为首选诊断方法,通常在影像学检查和甲胎蛋白检测提示高度可疑时才进行。 二、肝癌的确诊流程 临床评估:医生首先会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是否有乙肝、丙肝感染史、酗酒史、脂肪肝或肝癌家族史等风险因素。同时,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触诊腹部以检查肝脏是否增大。 影像学检查:根据临床评估结果,医生会安排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如肝脏超声、CT或MRI等。这些检查能够提供肝脏的详细图像,帮助医生发现潜在的肿块并评估其性质。 生物化验:包括血液生化检查和肝功能测试,以评估患者的肝功能状态和肿瘤标志物水平。特别是甲胎蛋白的检测,对于肝癌的筛查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病理学检查:当影像学检查和生物化验结果提示高度可疑时,医生会建议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诊。这一步骤虽然具有创伤性,但能够提供最准确的诊断结果。 三、结语 肝癌的确诊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生物化验以及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对于高危人群,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是早期发现肝癌的重要手段。同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对肝癌的理解日益深刻,早期诊断的可能性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提高公众对肝癌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加强健康教育和预防措施的普及,对于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陈伯赞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