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医学科普

2025-02-10 12:36:26       32次阅读

胃癌探秘:从原理到预防的医学知识解析

胃癌,这一听起来便令人心悸的词汇,实际上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且发病率逐年上升的恶性肿瘤。它起源于胃黏膜上皮和腺上皮,随着病情的发展,可逐渐侵袭胃壁全层,甚至向周围脏器及远处转移,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本文旨在深入浅出地解析胃癌的发病原理、早期症状、诊断方法及预防措施,以期提高公众对胃癌的认识,促进早诊早治,降低死亡率。

一、胃癌的发病原理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涉及遗传、环境、饮食、感染等多个方面的相互作用。

遗传因素:胃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某些特定基因的变异会增加个体患胃癌的风险。这些基因变异可能影响细胞生长、凋亡(程序性死亡)及DNA修复等过程,使得细胞更容易发生恶性转化。

环境因素:长期暴露于某些化学物质、重金属或放射性物质中,可能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此外,职业因素如矿工、石棉工人等,其胃癌发病率也相对较高。

饮食因素: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胃癌的重要诱因之一。高盐、腌制、熏烤及霉变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及真菌毒素等致癌物质,长期摄入可损伤胃黏膜,促进胃癌的发生。相反,富含维生素C、E及硒等抗氧化物质的新鲜蔬菜水果则有助于降低胃癌风险。

感染因素:幽门螺杆菌(Hp)感染被认为是胃癌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Hp感染后,可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进一步发展为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及异型增生,最终可能演变为胃癌。

二、早期症状识别

胃癌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易被忽视或误诊为其他胃部疾病,因此提高早期识别能力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早期症状:

上腹不适:表现为饱胀感、隐痛或烧灼感,餐后症状可能加重。 食欲减退:对食物失去兴趣,食量减少,尤其是肉类食物。 体重下降:无明显诱因的体重减轻,可能是肿瘤消耗所致。 消化道出血:表现为黑便或柏油样便,少数患者可出现呕血。 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反酸、嗳气、贫血、乏力等。

三、诊断方法

胃癌的诊断依赖于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包括:

胃镜检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情况,并取活检进行病理诊断。

X线钡餐检查:适用于不宜或不愿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可发现胃内溃疡、肿块等病变。

CT、MRI等影像学检查:用于评估肿瘤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远处转移情况,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肿瘤标志物检测:如CEA、CA199等,可作为辅助诊断及疗效监测的指标,但特异性不高。

四、预防措施

健康饮食:减少高盐、腌制、熏烤及霉变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营养均衡。

根除Hp感染:对于Hp感染者,应积极进行根除治疗,以降低胃癌风险。

定期体检:尤其是对于有胃癌家族史、慢性胃炎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是多种癌症的诱因,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胃癌风险。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有助于维护胃肠道健康。

结语

胃癌虽然可怕,但通过了解其发病原理、早期症状及诊断方法,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完全有能力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让我们从日常做起,关注胃部健康,远离胃癌威胁。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胃癌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共同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朱华

合肥仁济肿瘤医院

下一篇日间化疗注意事项
上一篇季节变换肺癌病人注意事项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