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确诊标准

2025-03-03 09:19:50       3230次阅读

肝癌的确诊标准与合理用药指南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作为我国第四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及第三位的肿瘤致死病因,其早期发现与合理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本文将从肝癌的确诊标准和合理用药方向两方面进行科普,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及其治疗策略。

一、肝癌的确诊标准 肝癌的确诊通常依赖于多种诊断方法的综合应用,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主要的确诊标准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影像学检查和穿刺活检。

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 AFP是诊断肝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当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AFP持续≥400μg/L,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等干扰因素时,可高度怀疑肝癌的诊断。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肝癌患者AFP都会升高,因此,AFP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肝癌。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及其所在部位,还能检测肝静脉或门静脉内有无癌栓,其诊断符合率可达90%。 CT检查:CT检查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肿瘤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MRI检查:MRI的诊断价值与CT相仿,但在鉴别良、恶性肝内占位病变,特别是与血管瘤的鉴别上优于CT。 选择性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对于血管丰富的癌肿,其分辨率极高,对小于2cm的小肝癌的阳性率可高达90%。 穿刺活检: 肝穿刺行针吸细胞学检查是确诊肝癌的金标准。在B超引导下进行细针穿刺,有助于提高阳性率。这一方法能够直接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从而明确诊断。 二、合理用药指南 针对肝癌的治疗,合理用药是确保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目前,肝癌的治疗药物种类繁多,包括索拉非尼、瑞戈非尼、仑伐替尼等新型抗肿瘤药物,以及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等免疫治疗药物。以下是一些合理用药的注意事项:

索拉非尼: 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腹泻、乏力、脱发、感染、手足皮肤反应和皮疹等。 用法用量:推荐剂量为0.4g/次,每天两次,空腹或伴低脂、中脂饮食服用,必须整片吞服。如果漏服或呕吐,同一天内不得补服。 药物相互作用:与通过UGT1A1途径代谢/清除的药物(如伊立替康、多西他赛)联合应用时需谨慎,与华法林合用时应定期检测INR值。 仑伐替尼: 用法用量:根据体重调整剂量,体重<60kg的患者推荐日剂量为8mg,每天一次;体重>60kg的患者推荐日剂量为12mg,每天一次。 注意事项:应在每天固定时间服用,空腹或与食物同服均可。如果遗漏一次用药且无法在12小时内服用,无需补服,应按常规用药时间进行下一次服药。 免疫治疗药物(如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 用法用量:阿替利珠单抗与贝伐珠单抗联合用药时,首先静脉输注阿替利珠单抗1200mg,继之以静脉输注贝伐珠单抗15mg/kg,每3周给药一次。 不良反应:可能包括高血压、疲乏、腹泻、食欲下降、体重降低等。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肝衰竭、脑出血和呼吸衰竭等。 注意事项:治疗前应进行包括甲状腺功能、心肌酶等的基线检测,并在治疗中定期随访,以早期发现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对于疑似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应进行充分评估,并根据类型和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暂停或永久停药。 三、总结 肝癌的确诊依赖于多种诊断方法的综合应用,包括血清AFP测定、影像学检查和穿刺活检。在治疗过程中,合理用药是确保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遵守用药指南,以确保治疗效果。

此外,对于肝癌的高危人群,如HBV或HCV感染者、长期酗酒者及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筛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从而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通过本文的科普,希望公众能够更加了解肝癌的确诊标准和合理用药知识,为抗击这一疾病贡献自己的力量。

俞晶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下一篇肝癌预防医学
上一篇点亮希望之光,共战肺癌之路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