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I(微血管侵犯)在肝脏疾病中的知识科普

2025-03-01 12:04:52       156次阅读

MVI(微血管侵犯)在肝脏疾病中的知识科普

在肝脏疾病的众多复杂表现中,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 MVI)是一个不容忽视 的病理现象,它对于肝癌的预后评估、治疗决策及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带您 深入了解 MVI 在肝脏疾病中的原理、分级、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旨在为患者 及其家属提供全面而科学的医疗科普知识。

一、MVI 的定义与原理

MVI,即微血管侵犯,是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癌细胞巢团侵入内皮细胞衬覆的微小血管腔 内的现象。这些微小血管通常位于癌旁肝组织内,特别是门静脉小分支,有时也可见于肝静 脉、肝动脉、胆管及淋巴管。MVI 是肝细胞癌(HCC)的一种重要生物学特性,它不仅代表 了肿瘤的侵袭性,还预示着更高的复发风险和较差的预后。

二、MVI 的分级

根据微血管侵犯的数量和分布情况,MVI 可分为三个不同的级别:M0、M1 和 M2。

- M0:表示在肿瘤组织的切片内未发现微血管侵犯,这类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好。 - M1:为低危组,指在全部组织切片内的微血管侵犯数不超过 5 个,且主要发生在近癌旁(小 于 1 厘米)的肝组织区域内。 - M2:为高危组,指在肿瘤组织切片内的微血管侵犯数超过 5 个,或者微血管侵犯发生于远 癌旁(大于 1 厘米)的肝组织区域。这一级别的患者面临更高的复发风险和较差的预后。

三、MVI 的临床表现

MVI 本身并不直接导致特定的临床症状,但其存在会加剧肝癌的进展和恶化,从而引发一系 列与肝癌相关的临床表现,如:

- 腹胀:肝功能受损导致胆汁分泌减少,影响消化功能,引起腹胀。 - 消瘦:晚期肝癌患者常因营养吸收障碍而身体消瘦。 - 黄疸:肿瘤体积增大并压迫胆管时,可引起黄疸。 - 恶心呕吐:肝门静脉内的微小癌栓影响肝脏功能,导致体内有毒物质堆积,刺激胃肠道黏 膜,引起恶心和呕吐。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食欲减退、发热、乏力、右上腹部疼痛以及呼吸困难等多种异常症状。

四、MVI 的诊断方法

MVI 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手术切除后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在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组织切片,寻找 并计数微血管内的癌细胞巢团,从而确定 MVI 的分级。然而,术前预测 MVI 的发生情况相 对困难,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如 CT、MRI)、宏观的肿瘤特点以及血清标志物等,但准确 性有限。

五、MVI 的治疗策略

针对 MVI 的治疗策略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分期。对于早期肝癌患者,手术治 疗是首选方案。足够的手术切缘是降低术后复发率的重要手段。解剖性切除能够更彻底地切 除带有肿瘤的门静脉分支,更有效地根除肝内 MVI,从而降低复发率。

对于术后确诊 MVI 的患者,辅助治疗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口服靶向药物(如索 拉非尼、仑伐替尼等)可能成为标准治疗的一部分。这些治疗手段能够干扰、破坏和阻断肝 癌组织内部血管的生成,切断肿瘤的营养供应,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复发的目的。

六、预后与随访

MVI 是 HCC 患者独立预后因子,与术后复发及远期生存率密切相关。因此,对于确诊 MVI 的患者,应加强术后随访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情况。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 的治疗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以提高生存质量。

结语

MVI 作为肝细胞癌的重要生物学特性之一,其存在与否及分级情况对于患者的预后评估和治 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了解 MVI 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肝癌的复杂性 和多样性,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也呼吁广大患者和家属积极关注 肝脏健康,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肝脏疾病。

王健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海虞南路院区

下一篇肝癌防治新策略:从预防到治疗的科学路径
上一篇食管癌的治疗方法:勇战食管癌的科普指南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