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萎缩:疾病成因与治疗方向的医疗科普

2025-02-06 12:29:46       26次阅读

胃萎缩:疾病成因与治疗方向的医疗科普

胃萎缩,作为一种胃部疾病的病理表现,指的是胃黏膜腺体减少或消失,导致胃黏膜变薄、 胃壁弹性降低的现象。这一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还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胃癌,因此 了解其成因及治疗方向至关重要。本文将从胃萎缩的成因出发,探讨其治疗原则与方法,以 期为公众提供科学、全面的医疗科普知识。

一、胃萎缩的成因

胃萎缩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Hp)是引起胃萎缩的主要元凶之一。这种细菌能够黏附 在胃黏膜上,通过产生多种酶和代谢产物损伤胃黏膜,引发炎症反应,长期作用下导致胃黏 膜萎缩。

2. 饮食习惯不良:长期进食过冷过热、过于粗糙、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酗酒、高盐饮食 等,都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促进胃萎缩的发生。此外,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 也会加重胃黏膜的负担。

3. 药物影响: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抗生素等药物,可能抑制胃黏膜的修复 能力,导致胃黏膜受损并发生萎缩。

4. 自身免疫反应:部分胃萎缩患者体内存在针对胃壁细胞的自身免疫抗体,这些抗体会攻 击胃壁细胞,导致胃黏膜萎缩。

5. 反流性疾病:如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胰液等消化液通过幽门反流进入胃部,对胃黏 膜造成刺激和损伤,长期作用下可引发胃萎缩。

6. 遗传因素:胃萎缩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中有胃萎缩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

7. 其他因素:如长期接触铅、汞等重金属物质,以及缺铁性贫血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对 胃黏膜造成损伤,促进胃萎缩的发生。

二、胃萎缩的治疗方向

针对胃萎缩的治疗,主要遵循以下原则和方向:

1. 去除病因:首先,应尽可能去除引起胃萎缩的病因,如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调整饮食 习惯、停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等。这是治疗胃萎缩的基础和关键。

2. 药物治疗:

-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萎缩,应采用四联疗法进行根除治 疗,包括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一种铋剂(如枸橼酸铋钾)和两种抗生素(如

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 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铝碳酸镁等,可增强胃黏膜的防御功能,促进胃黏膜修复。 - 促进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等,可改善胃动力,缓解胃胀等症状。

3. 一般治疗: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戒烟酒,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多 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减轻胃部负担。同时,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4. 手术治疗:对于部分因胃萎缩引起严重并发症(如胃癌)的患者,可能需要采取手术治 疗。手术方式根据病情而定,包括胃大部切除术、全胃切除术等。

5. 中医治疗:中医在治疗胃萎缩方面也有独到之处。通过辨证施治,采用中药汤剂、针灸、 推拿等方法,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三、结语

胃萎缩作为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成因复杂多样,治疗也需综合施策。患者应积极配合医 生的治疗方案,去除病因,合理用药,改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定期复查胃镜等检查项目,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也是保障患者健康的重要措施。 希望通过本文的科普,能够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胃萎缩这一疾病,提高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 能力。

刘波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下一篇上皮性肿瘤:了解与预防的科普指南
上一篇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策略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