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大B细胞瘤(DLBCL)是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NHL的30-40%。DLBC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其病理类型多样,临床表现和预后也各不相同。了解DLBCL的病理类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按细胞起源分型 根据细胞起源,DLBCL可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CB)两大类。GCB型DLBCL占60-70%,预后较好;non-GCB型DLBCL占30-40%,预后相对较差。此外,还有少数DLBCL无法明确归入GCB或non-GCB,称为双打击或三打击淋巴瘤。
按分子分型 DLBCL的分子分型主要有3种:MCD型、BN2型和N1型。MCD型DLBCL占20-30%,预后较差;BN2型DLBCL占30-40%,预后较好;N1型DLBCL占40-50%,预后居中。不同分子分型的DLBCL对化疗的敏感性不同,需要个体化治疗。
按免疫表型分型 DLBCL的免疫表型主要包括CD5阳性、CD10阳性、Bcl-2阳性等。CD5阳性DLBCL占5-10%,预后较差;CD10阳性DLBCL占40-50%,预后较好;Bcl-2阳性DLBCL占60-70%,预后居中。免疫表型的检测有助于指导靶向治疗。
按病理分型 DLBCL的病理分型包括经典型、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型、浆细胞样型等。经典型DLBCL占80-90%,预后较好;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型DLBCL占10-20%,预后较差;浆细胞样型DLBCL较为罕见,预后居中。
DLBCL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化疗 化疗是DLBCL治疗的基石。常用的化疗方案有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和R-EPOCH(利妥昔单抗+依托泊苷+长春瑞滨+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泼尼松)。对于高危患者,可考虑采用强化化疗方案。
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主要包括CD20单抗(如利妥昔单抗)、CD52单抗(如阿来替珠单抗)和Bcl-2抑制剂(如维奈托克)。靶向治疗可增强化疗的疗效,改善预后。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主要包括PD-1/PD-L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和CAR-T细胞疗法。免疫治疗可提高DLBCL的缓解率和生存率,尤其对于难治复发患者。
总之,DLBCL的病理类型多样,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通过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综合应用,有望进一步提高DLBCL患者的疗效和生存质量。
王春红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自强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