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癌是一种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中F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是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分子变异形式。本文将从肝内胆管癌的基础知识、诊断手段和手术治疗三个维度,对这一疾病进行深入解析。
一、肝内胆管癌的基础知识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指的是发生在肝内胆管的恶性肿瘤,占所有胆管癌的60%至70%。FGFR突变在ICC中的比例约为10%至15%,FGFR突变的ICC患者往往预后较差。
FGFR是一种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和存活。FGFR突变可能导致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FGFR突变的ICC患者可能对特定的靶向治疗药物有响应,这些药物通过抑制FGFR信号通路来抑制肿瘤生长。
二、肝内胆管癌的诊断
肝内胆管癌的诊断涉及多种检查手段:
影像学检查
: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是初步评估肝脏肿瘤的重要手段,能够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血液肿瘤标志物
:CA19-9、CEA等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辅助诊断,但并非特异性指标,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肝活检
:通过穿刺活检获取肿瘤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和分子检测,以确诊ICC并检测FGFR突变状态。
分子检测
:对于疑似FGFR突变的ICC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可明确突变类型,指导后续的靶向治疗。
三、肝内胆管癌的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肝内胆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早期肿瘤。手术方式包括:
肝切除术
: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大小,选择相应的肝切除术式,如楔形切除、肝段切除或半肝切除等。
肝移植
:对于部分无法切除的ICC患者,肝移植提供了治愈的可能,但需严格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移植适应症。
微创手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的微创手术在ICC治疗中逐渐应用,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辅助治疗
:对于部分患者,术前或术后可能需要辅助化疗或放疗,以提高手术效果或降低复发风险。
四、总结
肝内胆管癌是一种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FGFR突变的ICC患者可能对特定的靶向治疗有响应。手术切除是ICC的主要治疗手段,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随着对ICC分子机制的深入理解,个体化治疗策略将为ICC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俞强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月湖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