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居高不下。胃癌的发病原因复杂,包括遗传、环境、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由于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因此,了解胃癌的诊疗现状和手术治疗进展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胃癌的诊断现状
胃癌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胃镜检查是发现胃癌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病变情况,并进行活检取得病理组织。影像学检查如CT、MRI、PET-CT等可以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侵犯范围及有无远处转移。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胃癌的分子分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检测肿瘤组织中的特定基因突变、蛋白表达等分子标志物,可以对胃癌进行更为精细的分型,从而指导个体化治疗。此外,液体活检作为一种无创、实时的检测手段,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或DNA,可以动态监测肿瘤的变化,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提供新思路。
二、胃癌的手术治疗进展
手术治疗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尤其是对于早期胃癌。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胃癌手术方式也日趋成熟。目前,胃癌手术主要包括全胃切除术、远端胃切除术、近端胃切除术和胃癌姑息手术等。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依据肿瘤的位置、大小、侵犯范围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
近年来,微创外科技术在胃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研究表明,腹腔镜胃癌手术的疗效与开放手术相当,但术后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随着机器人手术技术的发展,胃癌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机器人手术具有操作灵活、视野清晰、出血少等优点,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胃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模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MDT模式强调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包括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等多个学科。通过多学科讨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更好地评估手术适应症,优化手术方式,提高治疗效果。同时,MDT模式还强调术后的随访和康复,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治疗和关怀。
三、总结与展望
胃癌的诊疗现状仍面临诸多挑战,早期诊断率低、中晚期患者预后差等问题亟待解决。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发展。未来,胃癌的诊疗将更加个体化、精准化,微创外科技术、分子分型、液体活检等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胃癌的治疗效果。同时,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的推广也将为胃癌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精细的治疗和关怀。相信在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黄超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