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常见的一种,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了解子宫内膜癌的疾病原理和治疗方法,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一、子宫内膜癌的病因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 1. 雌激素水平异常:长期雌激素刺激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诱因,如无排卵性月经、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2. 遗传因素:有家族遗传史的女性患病风险较高。 3. 肥胖:体内脂肪组织可将肾上腺素转化为雌激素,增加患病风险。 4. 糖尿病和高血压:长期高血糖、高血压可导致内分泌失调,增加患病风险。 5. 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如绝经后雌激素替代治疗等。 6. 年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多见于绝经后女性。
二、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表现 1. 异常阴道出血:绝经后阴道出血是最常见的症状,也可见于未绝经女性。 2. 阴道排液:可表现为血性或浆液性分泌物。 3. 下腹痛: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下腹疼痛。 4. 消瘦、乏力:晚期可出现消瘦、乏力等恶病质表现。
三、子宫内膜癌的诊断 1. 妇科检查:通过盆腔检查发现子宫增大、变硬等异常。 2. 彩超检查:可发现子宫内膜增厚、宫腔内占位等异常。 3. 诊断性刮宫:取宫腔内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 4. 磁共振成像(MRI):可了解肌层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 5. 血清肿瘤标志物:如CA125等,可辅助诊断和疗效评估。
四、子宫内膜癌的治疗 1. 手术治疗: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包括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等。 2. 放疗:术后根据病理分期和高危因素,可进行盆腔外照射或近距离放疗。 3. 化疗:对于晚期或复发患者,可采用化疗控制病情。 4. 内分泌治疗:对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可采用孕激素治疗。 5. 靶向治疗:对于HER2阳性的患者,可采用曲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
五、总结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复杂,与多种因素相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通过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对于高风险人群,应定期体检,发现异常及时就医,争取治疗的宝贵时间。
子宫内膜癌虽然是一种恶性肿瘤,但并非不治之症。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疗,许多患者可以实现长期生存,甚至临床治愈。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子宫内膜癌患者争取更多的希望和未来。
罗成贵
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