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的发病及症状

2025-02-11 15:41:38       30次阅读

胆管癌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消化系统肿瘤的3%左右,但由于其高度侵袭性和较差的预后,一直是医学研究和治疗的重点。本文旨在介绍胆管癌的发病机制、症状表现以及最新的药物治疗进展。

一、胆管癌的发病机制

胆管癌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和信号通路的异常。其中,F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FGFR是一种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其异常激活可导致细胞增殖、迁移和抗凋亡等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异常。FGFR突变或过表达在胆管癌中较为常见,与肿瘤的侵袭性和预后不良相关。

除了FGFR外,胆管癌的发生还与多种遗传和表观遗传因素相关,如KRAS、BRAF、IDH1/2等基因的突变,以及p53、CDKN2A等抑癌基因的失活。此外,慢性炎症、胆石症、胆管囊肿等胆道疾病也是胆管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二、胆管癌的症状表现

胆管癌早期症状较为隐匿,随着肿瘤的进展,患者可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

黄疸:由于肿瘤阻塞胆管,导致胆汁排泄受阻,患者可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尿色加深、粪便变浅等黄疸症状。

腹痛:肿瘤侵犯胆管或周围组织可引起上腹部持续性疼痛。

消瘦和乏力:肿瘤消耗、食欲减退等因素可导致患者体重下降、全身乏力。

肝脏肿大:胆管癌可引起肝脏肿大,触诊可发现肝脏质地硬、表面不光滑。

腹水:晚期胆管癌可引起腹水积聚,表现为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

三、胆管癌的药物治疗进展

近年来,针对胆管癌的药物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化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是胆管癌一线化疗的标准方案,可改善部分患者的生存。此外,伊立替康、奥沙利铂等药物也在胆管癌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靶向治疗:针对FGFR突变的胆管癌患者,FGFR抑制剂如厄达替尼、佩米替尼等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FGFR突变胆管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抑制剂在胆管癌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尤其是对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的胆管癌患者。

综上所述,胆管癌的发病机制和症状表现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药物治疗在胆管癌的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对胆管癌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更多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药物有望为胆管癌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巩哲学

威海市立医院

下一篇食管癌是否能用放疗
上一篇小细胞肺癌晚期治疗选择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