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的原理
心肌缺血:
心肌依赖冠状动脉系统供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冠心病的常见原因,血管内壁脂质沉积和斑块形成,使血管狭窄,减少心肌血流量,引起心肌缺血。
心肌氧供需求增加:
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波动等情况下,心脏泵血需求上升,心肌对氧气需求增加。若狭窄的冠状动脉无法提供足够血液,心肌可能面临缺氧风险。
炎症和氧化应激:
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伴随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这些生物化学反应可进一步破坏血管内皮,加剧动脉狭窄。
血管痉挛:
吸烟、寒冷、情绪波动等因素可能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血流显著减少,引发胸痛。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冠心病的基础治疗是药物治疗,旨在缓解症状、改善心肌供血、预防心肌梗死。包括:
硝酸酯类药物:
如硝酸甘油,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流量,缓解胸痛。
β受体阻滞剂:
如美托洛尔,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氧耗。
钙通道阻滞剂:
如地尔硫卓,扩张小动脉,降低心脏后负荷,改善心肌供血。
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风险。
他汀类药物:
如辛伐他汀,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介入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虑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PTCA)和支架植入术,以物理手段扩张狭窄血管,恢复血流。
外科手术:
对于多支血管病变或无法通过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改善的患者,可考虑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通过移植健康血管,绕过狭窄部位,改善心肌血液供应。
生活方式改变:
冠心病治疗需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制酒精、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控制体重。
心理干预:
冠心病患者常有焦虑和抑郁,适当的心理干预和咨询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预防措施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心血管健康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
健康生活方式:
坚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理状态,降低冠心病风险。
遵医嘱用药:
确诊冠心病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控制病情。
冠心病治疗需综合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及生活方式改变。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坚持长期治疗和预防,减少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患者及高危人群应提高对疾病的认识,积极参与疾病自我管理和预防。
林心情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