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居高不下,对公共卫生构成了巨大挑战。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胸痛、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家族史等。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合理用药是关键。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用药来降低冠心病的风险,并提供终生远离冠心病的建议。
冠心病简介
冠心病是由于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心肌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其特点是动脉壁内形成脂质、胶原、钙盐等沉积物,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影响血流。当斑块破裂时,可引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发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的治疗和预防,关键在于控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合理用药是冠心病治疗和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用药,可以有效地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缓解症状,改善预后,并降低急性冠脉事件的风险。合理用药可以稳定冠状动脉斑块,预防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此外,合理用药还可以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常用药物类别
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阿司匹林是冠心病患者的基础用药,可以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是新型抗血小板药物,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可以进一步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
抗凝药物:抗凝药物可以降低血液凝固性,预防血栓形成。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对于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的风险。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凝治疗可以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
调脂药物:调脂药物可以降低血脂水平,稳定斑块,减少心血管事件。常用的调脂药物为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胆固醇水平,稳定冠状动脉斑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抗高血压药物:抗高血压药物可以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包括ACEI(如依那普利)、ARB(如洛卡特普)、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对于冠心病患者,控制血压至关重要,可以降低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风险。
抗心绞痛药物:抗心绞痛药物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心肌缺血。常用的抗心绞痛药物包括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等。对于冠心病患者,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至关重要。
合理用药原则
个体化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千差万别,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体重、合并症等,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个体化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联合用药:对于高危患者,可考虑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以实现最佳治疗效果。联合用药可以发挥不同药物的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长期用药: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坚持用药,以降低复发和死亡风险。长期用药可以稳定冠状动脉斑块,预防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
定期随访:定期复查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定期随访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合理用药的误区
擅自停药:部分患者因担心药物副作用,擅自减量或停药,导致病情加重。擅自停药会显著增加心肌梗死和死亡的风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
盲目换药:部分患者迷信新药、贵药,频繁更换药物,影响治疗效果。频繁更换药物会导致治疗方案不稳定,影响治疗效果,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忽视生活方式:过分依赖药物治疗,忽视生活方式的改善,如戒烟、控制饮食等。生活方式的改善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可以降低冠心病的
肖希斌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解放路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