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虽然不高,但预后不良,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在胆管癌的治疗中,放射治疗(放疗)作为一种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对胆管癌放射治疗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及其临床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胆管癌的疾病原理
胆管癌分为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与胆管结石、寄生虫感染、慢性炎症等因素密切相关。FG FR突变是一种常见的胆管癌分子生物学标志,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FG FR突变可导致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增强,对胆管癌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放射治疗的基本原理
放射治疗是通过高能射线(X射线、γ射线等)对肿瘤细胞进行照射,破坏肿瘤细胞的DNA,导致肿瘤细胞死亡或生长受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放射治疗具有局部控制能力强、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等优点,是胆管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放射治疗的技术方法
外照射(EBRT):通过加速器产生的高能X射线或γ射线对肿瘤进行照射,是目前胆管癌放射治疗的主要方式。外照射可分为常规分割照射和大分割照射,常规分割照射剂量为1.8-2.0Gy/次,每周5次,总剂量50-60Gy;大分割照射剂量为3-5Gy/次,每周3-5次,总剂量45-50Gy。
近距离照射(brachytherapy):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内,对肿瘤进行近距离照射。近距离照射具有剂量分布均匀、局部控制能力强等优点,适用于外照射难以控制的胆管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S):利用CT、MRI等影像技术对肿瘤进行精确定位,通过多角度、小野照射对肿瘤进行精确照射。SRS具有剂量分布精确、正常组织损伤小等优点,适用于小体积、位置固定的胆管癌。
调强放射治疗(IMRT):通过调整射线束强度,使剂量分布更加符合肿瘤形状。IMRT具有剂量分布精确、正常组织损伤小等优点,适用于形状不规则、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的胆管癌。
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
辅助性放疗:对于可手术切除的胆管癌,术前放疗可缩小肿瘤体积、降低术中肿瘤残留风险;术后放疗可消灭微小残留病灶、降低复发风险。
新辅助放疗:对于不可手术切除的胆管癌,新辅助放疗可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分期,为手术切除创造条件。
根治性放疗:对于不能手术切除或拒绝手术的胆管癌,根治性放疗可控制肿瘤生长、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姑息性放疗:对于晚期胆管癌,姑息性放疗可缓解黄疸、疼痛等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总之,放射治疗在胆管癌的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胆管癌的放射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对于胆管癌患者,应在全面评估病情的基础上,制定个体化的放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郑志海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白象新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