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指肿瘤局限于胸部,但已经侵犯到胸膜、胸壁、膈肌、心包或隆突,或者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肺癌。对于这部分患者,放射治疗是重要的局部控制手段之一,其合理应用对于提高治疗的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放射治疗的原理与作用
放射治疗是利用高能射线或粒子束破坏肿瘤细胞的DNA,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繁殖。对于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射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局部病灶,减少肿瘤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压迫和侵犯,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期。
放射治疗的适应症
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患者:对于因心肺功能不全、高龄或其他原因不能承受手术的患者,放射治疗是控制局部病灶的有效手段。
手术后残留或复发的患者:对于手术后仍有残留病灶或局部复发的患者,放射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提高局部控制率。
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放射治疗可以与化疗联合应用,提高对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控制效果。
放射治疗的类型
外照射:是最常见的放射治疗方式,通过体外的直线加速器发射高能X射线或γ射线,照射肿瘤组织。
近距离治疗:将放射源直接放置在肿瘤组织内部或附近,对肿瘤进行高剂量照射。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通过高精度的定位技术,对肿瘤进行高剂量、少分次的照射,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放射治疗的副作用及处理
放射治疗的副作用主要包括: 1. 皮肤反应:照射区域皮肤可能出现红肿、瘙痒、脱皮等反应,可通过皮肤护理和局部用药进行缓解。 2. 食管炎:食管受到照射后可能出现吞咽疼痛、胸骨后不适等症状,可通过抗炎、止痛等药物治疗。 3. 肺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放射性肺炎,表现为咳嗽、气短等症状,可通过激素、抗生素等药物治疗。 4. 心脏损伤:心脏受到照射后可能出现心功能下降,需定期进行心脏功能监测和评估。
放射治疗与化疗的联合应用
对于部分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射治疗与化疗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化疗药物可以增强放射治疗的敏感性,放射治疗可以增强化疗药物的局部浓度,两者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但联合治疗也可能导致毒性反应的增加,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放射治疗的个体化方案制定
放射治疗的剂量、分次、疗程等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分期、大小、位置,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心肺功能等因素,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同时,需要密切监测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之,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需要在多学科团队的合作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通过合理的放射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局部病灶,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期。同时,需要密切监测和处理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王欢
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城北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