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成人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类型,占所有NHL的30-40%。DLBCL以快速生长、侵袭性强和临床表现多样为特点,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临床表现 DLBCL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和生长速度。常见症状包括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淋巴结肿大常发生在颈部、腋窝或腹股沟,但DLBCL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部分患者可出现全身症状,如贫血、血小板减少等,这与肿瘤负荷和细胞因子释放有关。
DLBCL可累及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皮肤等结外部位。结外DLBCL临床表现多样,如腹痛、黑便、头痛等。部分DLBCL患者以结外症状为首发表现,易被误诊。因此,对于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或其他系统症状,应警惕DLBCL的可能。
诊断 DLBCL的诊断依赖于淋巴结或受累组织的活检。病理学检查需结合形态学、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DLBCL可分为多种亚型,不同亚型的预后和治疗策略不同。诊断时还需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肿瘤分期和分子生物学特征,以指导个体化治疗。
治疗方案 DLBCL的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化疗是DLBCL的基础治疗,常用方案为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R-CHOP方案可显著改善DLBCL患者的生存。部分高危患者可考虑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靶向治疗主要针对CD20、CD79b等B细胞特异性抗原。利妥昔单抗是DLBCL的一线治疗药物,可提高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部分CD79b阳性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抗体-药物偶联物,如polatuzumab,以提高疗效。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阻断PD-1/PD-L1通路,增强T细胞对肿瘤的免疫应答。部分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的DLBCL患者可从免疫治疗中获益。PD-L1阳性的患者也可考虑免疫治疗,但疗效较MSI-H患者差。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部分复发/难治DLBCL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对于化疗无效或早期复发的患者,可考虑自体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需严格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和移植风险,以确保移植的安全性和疗效。
康复治疗 DLBCL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出现各种并发症和毒副反应,需要综合的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包括营养支持、心理干预、疼痛控制和功能锻炼等。
化疗相关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是DLBCL患者常见的问题。止吐药物、抗生素、生长因子等药物可减轻毒副反应。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化疗的耐受性。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生活质量。
部分DLBCL患者存在疼痛问题,需要个体化的疼痛控制方案。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可有效控制疼痛,但需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不良反应。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肌肉力量和活动耐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总之,DLBCL的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和治疗需综合考虑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和患者的一般状况。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DLBCL的主要治疗手段。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对于DLBCL患者,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和多学科团队合作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林琳
潍坊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