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车晕船是人们在乘坐交通工具时,因内耳平衡器官受到过度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反射性防御性反应。它通常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旅行体验。为了帮助晕车晕船患者缓解症状,药物治疗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首先,晕车晕船的药物治疗需要在出行前进行。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组胺类药物、镇静剂和抗胆碱药物等。这些药物的目的是减缓内耳前庭系统中神经信号的传递,从而减轻晕动症状。
抗组胺类药物:这类药物通过阻断组胺受体,减少内耳前庭系统对刺激的敏感性。常见的药物有美克洛尔(Meclizine)、赛克利嗪(Cyclizine)等。它们通常在出发前1小时服用。根据临床研究,这些药物在预防晕动症状方面效果显著,但个别患者可能会出现嗜睡、口干等副作用。
镇静剂: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降低对刺激的反应。常见的药物有地西泮(Diazepam)和氯氮卓(Chlordiazepoxide)等。它们可以在出发前30分钟服用,但需要避免长期或大剂量使用,以免产生依赖性。镇静剂可以帮助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减少晕动症状的发生,但过量使用可能会引起头晕、共济失调等不良反应。
抗胆碱药物: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轻内耳前庭系统的紊乱。常见的药物有东莨菪碱(Scopolamine)等。东莨菪碱通常以贴片形式使用,贴于耳后皮肤,药效可持续3天。这种药物可以有效减少晕动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视觉模糊、口干等副作用。
除了药物治疗外,晕车晕船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空腹或过饱乘车:空腹或过饱都会增加晕动症状的发生,建议在出行前适量进食。研究表明,空腹时胃内压力降低,可能引起胃部不适,而过饱则可能加重胃部负担,导致恶心呕吐。
选择座位:尽量选择靠窗的位置,以便随时可以观察外部环境,减少内耳与视觉信息的冲突。靠窗座位可以让患者看到窗外的景象,有助于维持内耳平衡器官和视觉系统的信息一致性,减少晕动症状。
保持通风:确保车内空气流通,避免因空气不流通而加重晕动症状。车内空气不流通可能会引起头晕、恶心等症状,保持空气流通有助于缓解这些症状。
保持头部稳定:避免头部频繁转动,尽量保持头部稳定。头部的频繁转动可能会刺激内耳前庭系统,加重晕动症状。保持头部稳定有助于减轻这些症状。
放松心情:紧张和焦虑会加重晕动症状,保持放松的心态对缓解晕车晕船有好处。心理因素在晕动症状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放松心情、减轻焦虑有助于缓解晕动症状。
适当活动:在旅途中适当活动,如站立、走动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晕动症状。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加重晕动症状。适当活动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避免阅读或使用电子设备:在旅途中阅读或使用电子设备可能会增加晕动症状的发生。阅读或使用电子设备时,眼睛需要不断调整焦距,可能会与内耳平衡器官提供的信息不一致,从而加重晕动症状。
总之,晕车晕船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但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和自我调节,可以有效减轻症状,提高旅行的舒适度。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造成不良反应。同时,对于晕车晕船症状严重的患者,建议在出行前咨询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确保安全出行。此外,晕车晕船患者还应学会自我调节,采取上述措施,以减轻症状,享受愉快的旅行体验。
李阳
江苏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