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它约占所有NHL的30%至40%,并且是最常见的一种亚型。这种类型的淋巴瘤进展迅速,因此对患者进行及时和准确的诊断及分期是至关重要的,这有助于医生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和评估患者的预后。
DLBCL的临床表现
DLBCL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但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但最常见的症状是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这种肿大可以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尤其是颈部、腋窝和腹股沟区域。此外,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有时患者还可能伴有乏力、贫血、血小板减少等全身性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是由于淋巴瘤细胞对正常免疫系统的干扰,导致身体机能下降。
DLBCL的诊断方法
诊断DLBCL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检查方法,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1) 影像学检查:通过超声、CT、PET-CT等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了解病变的范围、淋巴结受累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这些检查对于评估病情和指导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2) 骨髓穿刺活检:通过骨髓穿刺活检,医生可以了解骨髓是否受到DLBCL的侵犯。骨髓受累对于DLBCL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 淋巴结活检:淋巴结活检是确诊DLBCL的关键步骤。通过对受累淋巴结组织的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此外,免疫组化、流式细胞学、基因检测等辅助检查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肿瘤细胞的特性。
(4)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等实验室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和病情进展。特别是LDH水平的升高,往往与DLBCL的侵袭性和预后不良相关。
DLBCL的分期系统
目前最常用的分期系统是Ann Arbor分期系统,该系统将DLBCL分为I至IV期。I期指的是单侧淋巴结受累,II期为双侧淋巴结受累,III期为淋巴结外器官受累,IV期为广泛播散。分期不仅有助于预后评估,也是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
DLBCL的治疗原则
DLBCL的治疗以化疗为主,可能辅以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化疗方案中常用的有R-CHOP方案,即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对于早期患者,可以考虑局部放疗以控制病变。而对于部分高危患者,可能需要考虑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DLBCL的预后因素
影响DLBCL预后的因素众多,包括分期、年龄、ECOG(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LDH水平、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等。分期越晚,患者的预后通常越差。年龄较大的患者、ECOG评分较高、LDH水平较高、IPI评分较高的患者,预后往往较差。
总体而言,对于DLBCL患者来说,及时准确的诊断和分期是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基础。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并在明确诊断后尽早开始规范治疗,以期获得最佳疗效。同时,患者还应定期进行随访,密切监测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争取早日康复。
徐夏莲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