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是一种常用的早期胃癌治疗方法,能够保留胃功能,减少手术创伤。然而,术后复发仍是患者和医生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将探讨胃癌EsD术后如何确认复发,并就药物治疗进行阐述。
一、胃癌EsD术后复发的确认
内镜监测
内镜检查是监测胃癌EsD术后复发的重要手段。术后患者应定期进行内镜检查,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内镜下可见的复发通常表现为黏膜颜色、形态的改变,或者黏膜下隆起等。内镜活检和内镜超声检查可以进一步确认肿瘤的性质和深度。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如CT、MRI和PET-CT等,可以帮助评估胃癌EsD术后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情况。尤其是对于内镜下难以发现的深部或微小病变,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价值。
肿瘤标志物检测
血清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等的动态监测,对于评估胃癌EsD术后的复发风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肿瘤标志物的持续升高或异常波动,提示复发的可能性。
临床症状观察
胃癌EsD术后患者若出现消化不良、上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复发的可能。
二、胃癌EsD术后复发的药物治疗
化疗
对于局部复发或有远处转移的胃癌患者,化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氟尿嘧啶类、铂类、紫杉醇类等。化疗可以缩小肿瘤、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化疗方案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分子分型进行个体化制定。
靶向治疗
针对HER2过表达的胃癌患者,曲妥珠单抗等HER2靶向药物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此外,针对VEGF、EGFR等靶点的靶向药物也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对抗肿瘤细胞。PD-1/PD-L1抑制剂在某些胃癌患者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免疫治疗的适应症和疗效预测标志物仍在研究中。
综合治疗
对于部分胃癌EsD术后复发患者,可能需要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手段的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耐受性、经济状况等因素。
三、结语
胃癌EsD术后复发的确认和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学科协作和个体化治疗。患者应定期进行内镜和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复发迹象。药物治疗作为复发胃癌治疗的重要手段,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方案。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胃癌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牛占坡
丰宁满族自治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