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癌是一种罕见但致命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确诊时往往已发展至晚期,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个体化医疗和精准医疗的发展,胆道癌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将介绍胆道癌常见的靶点、靶向治疗现状以及术后护理要点。
一、胆道癌常见的靶点
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胆道癌中的表达率约为10%-20%,HER2过表达与肿瘤的侵袭性、预后不良密切相关。HER2阳性患者可通过HER2靶向药物获益。
F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基因扩增或融合在胆道癌中较为常见,约10%-30%的患者存在FGFR异常。FGFR抑制剂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延缓肿瘤进展。
IDH1/2(异柠檬酸脱氢酶1/2):IDH1/2突变在胆道癌中较为罕见,约1%-2%的患者存在该突变。IDH1/2抑制剂可阻断肿瘤代谢途径,抑制肿瘤生长。
NTRK(神经营养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NTRK基因融合在胆道癌中较为罕见,约1%-2%的患者存在该融合。NTRK抑制剂可阻断肿瘤信号传导,抑制肿瘤生长。
二、靶向治疗现状
目前,胆道癌的靶向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部分靶向药物已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但尚未成为标准治疗方案。例如:
HER2抑制剂:曲妥珠单抗(Herceptin)是首个HER2靶向药物,已在HER2阳性乳腺癌中广泛应用。在胆道癌中,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可提高客观缓解率和生存期。
FGFR抑制剂:厄达替尼(Balversa)是首个获批的FGFR抑制剂,已在尿路上皮癌中获批。在胆道癌中,厄达替尼单药治疗FGFR异常患者可提高客观缓解率。
IDH1/2抑制剂:艾伏替尼(Tibsovo)是首个获批的IDH1抑制剂,已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获批。在胆道癌中,艾伏替尼单药治疗IDH1突变患者可提高客观缓解率。
NTRK抑制剂:拉罗替尼(Vitrakvi)是首个获批的NTRK抑制剂,已在多种实体瘤中获批。在胆道癌中,拉罗替尼单药治疗NTRK融合患者可提高客观缓解率。
三、术后护理要点
胆道癌患者术后护理至关重要,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后护理主要包括:
饮食调整:术后初期应给予低脂、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避免高脂、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
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预防感染。如伤口红肿、疼痛、渗出等,应及时就医。
活动与锻炼:术后早期可在床上进行四肢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术后1-2周可进行床边活动,逐渐过渡至下床活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以增强体质。
心理护理: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应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可参加肿瘤患者互助小组,与其他患者交流经验,互相鼓励。
随访与复查: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应定期随访,评估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总之,胆道癌作为一种罕见肿瘤,其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不断发展,胆道癌患者的预后有望得到改善。术后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争取获得最佳疗效。
刘政
于都县人民医院